水牛角
(《別錄》)
【來源】牛科動物水牛的角,動物形態詳"牛肉"條。
【采集】于宰牛場收集。
【藥材】形狀彎曲呈弧形,根部方形或略呈三角形,中空,-側表面有多數平行的凹紋,角端尖銳。色黑褐,質堅硬,剖面紋細而不顯,氣腥。一般多用其角尖部。
主產華南,華東地區。
【化學成分】水牛角可作為犀角的代用品,因其成分與犀角大同小異:㈠甾醇類:均含膽甾醇;㈡氨基酸:均含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組氨酸、纈氨酸;㈢肽類:堿性肽類水解,兩者都產生精氨酸、賴氨酸、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纈氨酸、亮氨酸,但犀角還有天冬氨酸;㈣胍基衍生物:均有精氨酸及胍;㈤蛋白質:兩種角所含大部相同,但犀角尚有不同的蛋白質存在;㈥用氧化鋁層析法,均分離出同樣熔點215~218℃的結晶,具有興奮離體蛙心的作用。此外,犀角除含膽甾醇外,尚含微量其它甾醇;水牛角不含精氨酸,而胍類含量較犀角為多。又將水牛角煎液進行電泳,得三個茚三甫陽性物質,水解后生半胱氨酸,此外并未認出有特別氨基酸;將犀角煎液電泳,情況亦大致相似。
【炮制】牛角片:劈開,用熱水浸泡,撈出,鎊片,曬干。
【性味】苦咸,寒。
①《藥總訣》:"味苦,冷,無毒。"
②《藥對》:"平。"
③《陸川本草》:"辛咸,寒。"
【功用主治】清熱、涼血、解毒。治熱病頭痛,壯熱神昏,斑疹,吐衄,小兒驚風,喉痹咽腫。
①《別錄》:"療時氣寒熱頭痛。"
②《日華子本草》:"煎,治熱毒風并壯熱。"
③《綱目》:"治淋,破血。"
④《陸川本草》:"涼血解毒,止衄。治熱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熱,溺赤。"
⑤《四川中藥志》:"治風熱頭痛,喉頭紅腫,小兒驚風及吐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散劑。
【選方】①治出血:牛、羊角及蹄甲,洗凈后,放入密閉容器里焚燒炭化,研成細粉過篩。內出血,每日三次,每次二克,口服;外出血,撒于患處。(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②治喉痹腫塞欲死者:沙牛角,燒,刮取灰,細篩,和酒服棗許大,水調亦得。又小兒飲乳不快覺似喉痹者,亦取此灰涂乳上,咽下。(《海上集驗方》)
③治石淋,破血:牛角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圣濟總錄》)
④治血上逆心,煩悶刺痛:水牛角,燒末,酒服方寸匕。(《子母秘錄》)
⑤治牛程?腫痛,腫高突起,支腳難行,久則破裂,膿水相流:牛角尖(燒灰)、水龍骨、松香、輕粉各等分。共為末。牛骨髓調搽,虛弱者辣服十全大補湯。(《外科正宗》牛角散)
⑥治赤禿發落:牛角、羊角(燒灰)等分。豬脂調涂。(《圣惠方》)
⑦治蜂螫人:牛角燒灰,苦酒和,涂之。(《補缺肘后方》)
水牛角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水牛角 (《別錄》) 【來源】牛科動物水牛的角,動物形態詳"牛肉"條。 【采集】于宰牛場收集。 【藥材】形狀彎曲呈弧形,根部方形或略呈三角形,中空,-側表面有多數平行的凹紋,角端尖...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水翁皮
水翁皮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水翁樹皮(《本草求原》)。 【來源】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的樹皮。植物形態詳"水翁花...
-
水牛角-巴戟天
【中藥名稱】巴戟天 【拼音名】Shuiniujiao 【英文名】CORMUBUBALI 【來源】本品為牛科動物水牛BubalusbubalisLinnaeus的角。 取角后,...
-
水蘆荻根
水蘆荻根 (《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卡開蘆的根莖。 【植物形態】卡開蘆,又名:水竹、過江龍、過江蘆荻...
-
水葫蘆
水葫蘆 (《廣西植物名錄》) 【異名】大水萍、鳳眼蓮、水浮蓮、洋水仙(《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
-
茅栗
茅栗 (《唐本草》) 【異名】?栗(《爾雅》郭璞注),?栗(《綱目》),野栗子、毛凹栗子(《中國樹木分類學》),金栗、野茅栗、...
-
金針菜
金針菜 (《滇南本草》) 【異名】萱草花、川草花(《救荒本草》),宜男花(《滇南本草》),黃花菜、鹿蔥花(《綱目》),萱萼...
-
蓍實
蓍實 (《本經》) 【來源】為菊科植物蓍的果實。植物形態詳"一枝蒿"條。 【采集】9~10月,果熟時采收,曬干。 【性味】①...
-
苦地丁
苦地丁 (《中藥志》) 【異名】地丁(《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地丁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地...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水翁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