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
(《別錄》)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黍(《詩經(jīng)》)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單生或少數(shù)叢生,高60~120厘米,有節(jié),節(jié)上密生髭毛。葉鞘松弛,被疣毛;葉舌長約1毫米,具長約2毫米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1.5厘米,具柔毛或無毛,邊緣常粗糙。圓錐花序,開展或較緊密,成熟則下垂,長約30厘米,分枝具角棱,邊緣具粗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與小穗;小穗卵狀橢圓形,長約4~5毫米;穎紙質(zhì)。無毛,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錐尖,具5~7脈,第二穎與小穗等長,大多為11脈;第一外稃形似第二穎;內(nèi)稃薄膜質(zhì),較短小,長1.5~2毫米,先端常微凹。穎果圓形或橢圓形,平滑而有光澤,長約3毫米,乳白、淡黃或紅色。種子白色、黃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
我國華北、西北多有栽培。一般分兩種類型,以稈上有毛,偏穗,種子粘者為"黍";稈上無毛,散穗,種子不粘者為"稷"。
本植物的根(黍根)、莖(黍莖),以及稷的種子(稷米),稷的莖(糜穰)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xué)成分】去殼黍米含灰分2.86%,粗纖維6.25%,粗蛋白15.86%,淀粉59.65%。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為棕櫚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亞油酸、異亞油酸等。蛋白質(zhì)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種類。黍米又含黍素。
【性味】甘,平。
①《吳普本草》:"甘,無毒。"
②《別錄》:"甘,溫,無毒。"
③《飲膳正要》:"甘,平,無毒。"
④《綱目》:"丹黍米:甘,微寒,無毒。"
【歸經(jīng)】《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太陰經(jīng)。"
【功用主治】益氣補中。治瀉痢,煩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
①《吳普本草》:"益氣補中。"
②《別錄》:"丹黍米,主咳逆,霍亂,止泄,除熱,止煩渴。"
③孟詵:"患鱉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選方】①治小兒鵝口,不能飲乳:黍米汁涂之。(《千金方》)
②治湯火所灼未成瘡者: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黑如炭,搗末,以雞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黍米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黍米 (《別錄》)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黍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黍(《詩經(jīng)》)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單生或少數(shù)叢生,高60~120厘米,有節(jié),節(jié)上密生髭毛。葉鞘松弛,被疣毛;葉舌長約1毫米...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薯良
薯良 (《藥性考》) 【異名】赭魁(《別錄》),朱砂蓮、雞血蓮、血母(《貴州民間方藥集》),血三七、雄黃七、血葫蘆、朱砂...
-
雙腎子
雙腎子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天鵝抱蛋、玉鳳花根(《江西草藥》),對對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
-
術(shù)苗
術(shù)苗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為菊科植物白術(shù)的苗葉。植物形態(tài)詳"白術(shù)"條。 【采集】冬季采取。 【功用主治】①《本草...
-
鼠肝
鼠肝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為鼠科動物褐家鼠、黑家鼠等的肝。動物形態(tài)詳"鼠"條。 【功用主治】①《本草經(jīng)集注》:...
-
牛筋草
牛筋草 (《綱目拾遺》) 【異名】千金草(《綱目拾遺》),千千踏、忝仔草、千人拔(《福建民間草藥》),穆子草(《廣西中獸醫(yī)...
-
沙拐棗
沙拐棗 (《中國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異名】頭發(fā)草。 【來源】為蓼科植物沙拐棗的根或帶果全草。 【植物形態(tài)】沙拐棗...
-
黃顙魚
黃顙魚 (《食療本草》) 【異名】?(《詩經(jīng)》),揚令、黃頰魚、黃?魚(陸璣《詩疏》),黃魚(《醫(yī)學(xué)入門》),黃櫻(《醫(yī)林纂要...
-
省沽油
省沽油 (《救荒本草》) 【異名】珍珠花(《救荒本草》),雙蝴蝶(《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省沽油科植物省沽油的...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薯良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