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子
(《四川中藥志》)
【異名】石氣柑、柑子菌芋(《分類草藥性》),石蒲藤(《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錄》),巴巖香、青蒲蘆茶、石葫蘆(《廣西中藥志》)。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藤桔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藤桔
藤本。莖多分枝,節(jié)間長1.2~2.5厘米。葉革質(zhì),矩圓形或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禿凈,網(wǎng)脈兩面凸起;葉柄有翅,長4~6厘米以上,寬5~12毫米,有時葉柄遠長于退化的葉片。花序柄長10~12毫米,下彎,下部有卵狀、內(nèi)陷的苞片3~5枚;佛焰苞長4~6毫米;肉穗花序近球形,直徑4~6毫米;萼片6,頂端內(nèi)彎;雄蕊6,花絲扁平;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1粒,柱頭小。漿果紅色。花期春季。
生于陰暗濕潤的地方,以氣報攀登于石上或樹上。分布我國南部及四川等地。
【采集】3~4月或9~10月采收。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辛,無毒。"
【功用主治】理氣止痛,祛風濕。治心胃氣痛,疝氣腳氣,風濕骨痛。
①《分類草藥性》:"消食,治風濕麻木。"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心胃氣痛,疝氣,除腳氣。"
③《廣西中藥志》:"清熱,解毒,祛風濕。治風濕骨痛,耳瘡。"
④《四川中藥志》:"治小兒五疳,大人寒氣入骨,不紅不腫,濕流關(guān)節(jié),麻木等癥。并能止咳,止氣痛。"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選方】治小兒食滯成疳:石柑子、桐寄生。蒸雞肝或豬肝服。(《四川中藥志》)
石柑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石防風
石防風 (《本草圖經(jīng)》) 【異名】珊瑚菜(《綱目》),山葖(《安徽通志》)。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石防風的根。 【植物形態(tài)...
-
石瓜子蓮
石瓜子蓮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石生越橘的枝葉。 【植物形態(tài)】石生越橘 常綠灌木,高50~150厘米。...
-
石斛─環(huán)草石斛
石斛──環(huán)草石斛 HerbaDendrobiiLoddigesii (英)LoddigesDendrobiumStem 【別名】 美花石斛、小環(huán)草、小黃草。 【來源】 為蘭和產(chǎn)植物環(huán)...
-
石斛─金釵石斛
石斛──金釵石斛 HarbaDendroliiNobilis (英)DendrobiumStem 【別名】 金釵石、扁金釵、扁黃草、扁草。 【來源】 蘭科植物石斛Dend...
-
剪夏羅
剪夏羅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剪紅羅(《證治要訣》),剪春羅(《綱目》),碎剪羅(《花鏡》),剪金花、雄黃花(《...
-
釜臍墨
釜臍墨 (《四聲本草》) 【異名】月下灰(《補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聲本草》),鐺墨(《開寶本草...
-
芥
芥 【釋名】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子)辛、熱、無毒。 【主治】 1、牙齦腫爛。用芥菜稈燒存性,研為末,...
-
牛尾泡
牛尾泡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山泡刺藤、黃泡葉(《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黃泡子的葉和根。...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