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莼
(《本草拾遺》)
【異名】石被(《連江縣志》),紙菜(《廣東新語》),海萵苣(《中國植物圖鑒》),海白菜(《中藥志》)。
【來源】為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的葉狀體。
【植物形態】①石莼,又名:菜石莼。
藻體黃綠色,長10~30厘米,可達40厘米。體近似卵形,邊緣常略有波狀,或呈廣寬的葉片狀。體厚在45微米上下。
生長在海灣內,中潮帶及低潮帶的巖石上或石沼中。分布浙江至廣東海南島沿岸;黃渤海沿岸稀少。
②孔石莼
藻體深綠色,呈橢圓形、卵形、披針形或圓形葉片狀,扁平如紙,厚約70微米,近基部厚約130~180微米,長徑自10厘米~1米,邊緣略有皺或稍呈波狀。有許多大小不等的孔。基部有盤狀固著器,其附近有同心圈的皺紋,無柄或不明顯。
生長在中潮帶及低潮帶和大干潮線附近的巖石上。分布遼寧、河北、山東和江蘇等地沿海,長江以南的東海和南海沿岸也有生長,但由北向南逐漸稀少。
【采集】冬、春二季采收。
【藥材】干燥葉狀體呈不規則的團狀物,質極松軟,甚薄,極易破碎。
產廣東、福建等地。
【化學成分】①石莼干品含水分11.51,灰分51.11(二氧化硅、鈣、鎂、鈉、氯等),氮0.58,蛋白質3.61,粗纖維6.89,氯化鈉10.55%。
尚含酸性多糖和糖醛酸、廿二碳五烯酸、28-異巖藻甾醇、環木菠蘿烯醇,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和二甲基-β-丙酸噻亭。
②孔石莼含蛋白質16.03,脂肪0.23,戊聚糖12.27和可溶性非氮物質64.49%;灰分21.67%(中有鈉4.9、鉀2.9、硅1.7、磷0.6、鋁0.8、鐵1.6、鈣1.8、鎂22.1、硫17.8%);又含氨基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以及十四酸、十六酸、亞麻酸等脂肪酸,丙烯酸、葛縷醛、糠醛、苯甲醛、丙醛、檸檬醛、茴香醛、香莢蘭醛、異香莢蘭醛、桂皮醛、香茅醛、異松油烯、α-蒎烯、檸檬烯、黃樟醚、對聚傘花素、桉葉素、丁香油酚、芳樟醇、α-松油醇、生物素和維生素B12。
【性味】《本草拾遺》:"味甘,平,無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拾遺》:"下水,利小便。"
②《海藥本草》:"主風秘不通,五鬲氣,并小便不利,臍下結氣,宜煮汁飲之。胡人多用治耳("耳"一作"疳")疾。"
石莼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石莼 (《本草拾遺》) 【異名】石被(《連江縣志》),紙菜(《廣東新語》),海萵苣(《中國植物圖鑒》),海白菜(《中藥志》)。 【來源】為石莼科植物石莼或孔石莼的葉狀體。 【植物形態】①石...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石刁柏
石刁柏RadixAsparagiofficinalis (英)CommonAsparagusRoot 【別名】小百部、山文竹。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L.的...
-
伸筋藤
伸筋藤 (《南寧市藥物志》) 【異名】寬筋藤、無地生須(《廣西中獸醫藥植》),青寬筋藤(《陸川本草》),砍不死(《南寧市藥...
-
升藥底
升藥底 (《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煉制升藥后留在鍋底的殘渣,參見"升藥"條。 【藥材】為不規則的板塊狀,多數一面...
-
生瓜
生瓜 (姚可成《食物本草》) 【異名】羊角瓜(《綱目》)。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菜瓜的果實。 【植物形態】菜瓜(《學圃雜疏...
-
糞箕篤
糞箕篤 (《嶺南采藥錄》) 【異名】蛤?草、田雞草(《嶺南采藥錄》),雷酬嘴、畚箕草、飛天雷公(《南寧市藥物志》),犁壁藤...
-
打米花
打米花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馬郎花、白花藤(《貴州民間藥物》),小元寶(《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旋花科植...
-
羌活魚
羌活魚 (《四川中藥志》) 【異名】秉氏鯢、杉木魚(《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小鯢科動物山溪鯢的全體。 【動物形態】...
-
金絲草
金絲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貓毛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肥馬草、槍草(《種子植物名稱》)。 【來...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石刁柏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