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含石
(《綱目》)
【異名】蛇黃(《唐本草》)。
【來源】為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
【采集】采得后除去泥土雜質。
【藥材】呈卵圓形或不規則的長圓形,大小不一,直徑0.7~3厘米。黃棕色或深棕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外被一層粉狀物,手染之成黃棕色。質堅硬,較難砸碎,斷面黃白色,有金屬光澤,與自然銅極相似,有的斷面中央呈黃白色,有金屬光澤(黃鐵礦),邊緣呈暗棕色或深黃棕色,最外層則為黃棕色,粉質(褐鐵礦)。氣微,味淡。以鐵黃色、形圓、體質堅重者為佳。
產浙江、廣東等地。
【化學成分】為含水的三氧化二鐵。質多不純,含水量無一定,又常夾有砂、粘土、錳、磷、鈣、釩等。
【炮制】洗凈泥土,砸成小塊。
《日華子本草》:"燒赤三、四次醋淬,飛研用之。"
【性味】甘,寒。
①《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②《本經逢原》:"微毒。"
③《中藥志》:"甘,寒。"
④《藥材學》:"性平,味辛。"
【歸經】《本經逢匾》:"入手、足厥陰血分。"
【功用主治】安神鎮驚,止血定痛。治心悸驚癇,腸風血痢,心痛,骨節酸痛。
①《唐本草》:"主心痛疰忤,石淋,難產,小兒驚癇。"
②《日華子本草》:"鎮心。"
③《綱目》:"磨汁涂腫毒。"
④《中藥志》:"鎮驚止痛。治驚癇、骨節酸痛。"
⑤《藥材學》:"鎮心安神,治驚癇抽搐及血痢久不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心悸火動:蛇黃(燒赤,酒淬至酥)二兩,朱砂一兩(與蛇黃同研水飛),天麻二兩(別為末)。三味合勻,每以半錢,少以薄荷湯調,食后、夜臥服。(《本草衍義》)
②治風癇,不問長幼,并是積熱風痰攻心所為:蛇黃小者二十枚,以槲樹汁拌,入火煅令通赤,取出,于凈地上一宿出火毒后,細研如面;又用狗膽一枚,取汁相和,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下十五丸,三、五日后當吐出惡痰涎。(《圣惠方》)
③治小兒驚癇,因震駭恐怖,叫號恍惚:蛇黃三個(真者,火煅醋淬),郁金七分(一處為末),麝香一字。上為末,飯丸桐子大。每服一、二丸,煎金銀磨刀水化下。(《小兒藥證直訣》蛇黃丸)
④治腸風下血:蛇黃二顆,煅,醋淬七遍,搗研如面。每服三錢匕,陳米飲調下,食前服之。(《圣濟總錄》蛇黃散)
【名家論述】《本經逢原》:"蛇含石,與代赭之性不甚相遠,為小兒鎮攝驚癇之重劑,脾風泄瀉者宜之。"
蛇含石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蛇含石 (《綱目》) 【異名】蛇黃(《唐本草》)。 【來源】為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核。 【采集】采得后除去泥土雜質。 【藥材】呈卵圓形或不規則的長圓形,大小不一,直徑0.7~3厘米。黃棕...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生漆
生漆 (《本經》)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樹脂。植物形態詳"干漆"條。 【采集】4~5月采收。砍破樹皮,承取溢出的脂液...
-
勝紅薊
勝紅薊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咸蝦花、臭壚草(《廣州植物志》),白花草、咸蝦草、路遇香(《福建民間草藥》),貓屎...
-
蛇葡萄根
蛇葡萄根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山葡萄根(《江西草藥》),野葡萄根(《泉州本草》),蛇白蘞(《東北常用中草藥手...
-
生藤
生藤 (《云南中草藥》) 【異名】羊角藤(《云南中草藥》),冷水發汗、水逼藥(《云南思茅中草藥選》),夠哈哄(傣名)。 【來...
-
生漆
生漆 (《本經》)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樹脂。植物形態詳"干漆"條。 【采集】4~5月采收。砍破樹皮,承取溢出的脂液...
-
金毛木通
金毛木通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風藤草(《滇南本草》),花木通、金絲木通(《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毛茛科植...
-
鱉甲膠
鱉甲膠 (《衛生寶鑒》) 【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膠塊。動物形態詳"鱉甲"條。 【制法】取漂凈鱉甲,置...
-
鵝喉管
鵝喉管 (《綱目拾遺》)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喉管,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功用主治】治喉痹,哮喘,赤白帶下。 【選...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生漆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