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豌豆
(《東北藥植志》)
【異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澇豆秧(《國產牧草植物》),山黑豆(《東北藥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山野豌豆的嫩莖葉。
【植物形態】山野豌豆
多年生草本。莖攀援狀,四棱形,高0.5~1米,植物各部多少被有疏柔毛。托葉半箭頭形或半邊的戟形,中間具有一較大牙齒,稀具數個不整齊牙齒;雙數羽狀復葉,小葉4~6對,葉軸末端具分歧的卷須;小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15~35毫米,寬6~12毫米,先端鈍圓,或微缺,有細尖,基部圓形,全緣,膜質至革質,上面通常毛較少,下面明顯地灰白色。總狀花序腋生;花梗與萼近等長;花紅紫色、藍色、或藍紫色;萼短筒形至鐘形,有毛,上部萼片三角形,比下部萼片顯著短,下部萼片披針形或三角狀錐形;旗瓣倒卵形,先端微缺,或圓形;翼瓣比龍骨瓣稍長,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先端稍狹,近三角形。莢果,長圓狀菱形。種子近球形。花期7~9月。果期8~9月。
生于草原、山坡、路旁、灌木叢。分布東北及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山東等地。
【采集】7~9月間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莖葉,曬干。
【藥材】干燥莖呈四棱形;質脆易折斷。葉為雙數羽狀復葉,多卷曲皺縮,葉軸先端有卷須。殘留小花呈藍色或紫色;偶有莢果,呈棕色或深棕色,內含黑色種子。氣微,味淡。
產東北。
本品及同屬植物廣布野豌豆和假香野豌豆的全草,在東北大部分地區均作透骨草使用。
【性味】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溫。"
②《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濕,活血,舒筋,止痛。治風濕痛,閃挫傷,無名腫毒,陰囊濕疹。
①《東北藥植志》:"療熱毒。軟堅。外用洗風濕、風氣疼痛、毒瘡。"
②《吉林中草藥》:"活血止痛,敗毒燥濕。"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血,祛風止痛。治腰腿疼痛,大骨節病關節痛,筋骨麻木,扭挫傷,閃腰岔氣。"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鮮者1~1.5兩)。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調敷。
【選方】①治風濕痛:山野豌豆、菖蒲適量,煎水熏洗。
②治無名腫毒:山野豌豆適量。研細末,用蠟調敷。
③治陰囊濕疹:山野豌豆、花椒、艾葉各3錢。煎水熏洗,每日一次。(選方出《吉林中草藥》)
山野豌豆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山野豌豆 (《東北藥植志》) 【異名】宿根巢菜(《重要牧草栽培》),落豆秧、山豌豆,山豆苗、宿根草藤、豆碗碗、澇豆秧(《國產牧草植物》),山黑豆(《東北藥植志》),透骨草、草藤(《吉林...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山油柑葉
山油柑葉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蕓香科植物山油柑的葉片,植物形態詳"沙塘木"條。 【采集】全年可采,...
-
杉葉藻
杉葉藻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當布噶日(藏名)。 【來源】為杉葉藻科植物杉葉藻的全草。 【植物形態】杉葉藻 水生...
-
山櫻桃
山櫻桃 (《綱目》) 【異名】朱桃、麥櫻(《吳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嬰桃、英豆(《BU錄》),李桃、奈桃(孟?...
-
山油麻
山油麻 (《浙扛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榔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山腳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榆科植...
-
沙拐棗
沙拐棗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頭發草。 【來源】為蓼科植物沙拐棗的根或帶果全草。 【植物形態】沙拐棗...
-
漂搖豆
漂搖豆 (《綱目》) 【異名】瓢搖豆(《履?巖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硬毛果野豌豆的種子。植物形態詳"小巢菜"條。 【...
-
蘆竹籜
蘆竹籜 (《藥對》) 【異名】蘆荻外皮(《圣惠方》)。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籜葉。植物形態詳"蘆根"條。 【采集】春...
-
狗尾草
狗尾草 (《綱目》) 【異名】莠(《詩經》),光明草、阿羅漢草(《綱目》),狗尾半支(《綱目拾遺》),谷莠子(《植物名匯》...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山油柑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