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甕
(《本經(jīng)》)
【異名】躁舍(《本經(jīng)》),帖嘶房(《別錄》),雀兒飯甕(《蜀本草》),往毛蟲窠(《日華子本草》),棘剛子、天漿子(《本草圖經(jīng)》)。
【來源】為刺蛾科昆蟲黃刺蛾的蟲繭。
【動物形態(tài)】黃刺蛾
體黃褐色,長約15毫米,翅展約35毫米;雄蛾體較小。頭部褐色,復眼1對,橢圓形,黑褐色;觸角鞭狀,暗黃色;胸部密被細毛。翅2對,前翅自翅頂向后方伸出暗褐色斜線2條,由此內(nèi)部的線條為界,其外側(cè)至外緣均呈褐色;內(nèi)側(cè)呈黃色,并有褐色小點2個;后翅為淡黃褐色。足3對,內(nèi)側(cè)略現(xiàn)黑褐色。腹部雄蟲較小,雌者肥大。幼蟲初孵化時黃色,成熟時變?yōu)辄S綠色,頭小,腹部肥大,體兩側(cè)各節(jié)有小突起,上生褐色刺毛。7~8月間結(jié)繭,呈橢圓形,長約15毫米,灰白色,并有數(shù)條暗黑色粗斜線,質(zhì)甚堅硬。
幼蟲多棲于梨、蘋果、棗、柿、櫻桃、李等果樹上,食害嫩葉。我國華南、西南、華北等地均有分布。
【采集】8月采收。
【性味】①《本經(jīng)》:"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有毒。"
【功用主治】治小兒驚風、臍風、癇疾。
①《本經(jīng)》:"主小兒驚癇,寒熱結(jié)氣。"
②《本草拾遺》:"主小兒撮口病,先贅小兒口傍,令見血,以甕碎取汁涂之,亦生搗鼠婦并雀甕汁涂。"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
【選方】①治小兒慢驚:天漿子(有蟲者)、白僵蠶、干蝎(三物微炒)各三枚。搗篩為末。煎麻黃湯調(diào)服一字,日三。肋、兒大小加減之。(《本草圖經(jīng)》)
②治小兒急驚風搐搦:天漿子(生用)三枚,干蝎(生用)七枚,朱砂一錢。上搗羅為散,以軟飯和丸,如粟米大。不計時候,以荊芥湯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③治小兒撮口及發(fā)噤:㈠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甕子內(nèi)物,和奶汁研灌之。㈡赤足蜈蚣一枚,雀兒飯甕子(不開口者)五個。和燒為灰,細研。每服以粥飲調(diào)下三字。
④治小兒臍風:天漿子(有蟲者)一枚,真僵蠶(炒)一枚,膩粉少許。研勻,以薄荷自然汁調(diào)灌之,取下毒物。(白龍膏)
⑤治小兒癇疾:棘枝上雀甕,研,其間蟲出,取汁灌之。(②方以下出《圣惠方》)
雀甕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雀甕 (《本經(jīng)》) 【異名】躁舍(《本經(jīng)》),帖嘶房(《別錄》),雀兒飯甕(《蜀本草》),往毛蟲窠(《日華子本草》),棘剛子、天漿子(《本草圖經(jīng)》)。 【來源】為刺蛾科昆蟲黃刺蛾的蟲繭。 【...
文章標簽:
相關(guān)推薦
-
荃皮
荃皮 (《中藥志》) 【異名】全皮、前皮(《中藥志》),小柳拐、山救駕(《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黃素馨的根...
-
鵲
鵲 (《別錄》) 【異名】干鵲(《西京雜記》),神女(崔豹《古今注》),飛駁鳥(陶弘景)。 【來源】為鴉科動物喜鵲的肉。 【動...
-
雀麥
雀麥 (《唐本草》) 【異名】嚏(《爾雅》),爵麥(《說文》),蒸麥(《爾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廣濟方...
-
日照飄拂草
日照飄拂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筅帚草,鵝草。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日照飄拂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日照...
-
桂葉素馨
桂葉素馨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嶺南茉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黑骨頭(《云南思茅中草藥選》),鴨色蓋(傣名...
-
大狗尾草
大狗尾草 (《江西草藥》) 【異名】谷莠子(《華東禾本科植物志》),狗尾巴(《江西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
-
蓼實
蓼實 (《本經(jīng)》) 【異名】蓼子(《補缺肘后方》),水蓼子(《東醫(yī)寶鑒》)。 【來源】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水...
-
海南韶
海南韶 (《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山胡椒。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海南韶的莖、葉。 【植物形態(tài)】海南韶 草質(zhì)...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荃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