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子
(《綱目》)
【別名】銀棯(《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人面子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dá)20米以上。小枝具棱,被灰白色細(xì)茸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30~46厘米;小葉11~17,互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4厘米,基部偏斜而圓,先端長尖,全緣,近革質(zhì),兩面均無毛而網(wǎng)脈明顯,或于背面脈腋內(nèi)有簇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被柔毛;花小,長5~6毫米,鐘形,青白色;萼5裂,裂片闊卵形,被柔毛;花瓣5,披針形,先端外彎;花盤杯狀;雄蕊10,著生于花盤基部;子房上位,5室。核果肉質(zhì),扁球形,直徑約2厘米,黃色。花期春、夏。
生于平原、丘陵,村旁、河邊、池畔等處。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人面子根皮)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甘酸,平。
①《廣志》:"味甘,性平,無毒。"
②《綱目》:"甘酸。"
③《本草求原》:"酸,寒,無毒。"
【功用主治】健胃,醒酒。治風(fēng)毒瘡癢。核治小兒驚癇。
①《廣志》:"醒酒解毒。治風(fēng)毒著人,遍身疙瘩成瘡,或痛或癢。"
②《本草求原》:"孕婦腹痛宜食。"
③《嶺南采藥錄》:"去喉痛,蝕爛肉。"
④《陸川本草》:"健胃。治食欲不振。"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生食,或用核燒灰研末服。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小兒驚癇邪氣,目上視,手足搐搦,角弓反張:人面子核燒灰服之。(《食物本草會纂》)
②治背癰:人面子數(shù)粒,去核,和鯽魚一條,搗爛敷之。(《嶺南采藥錄》)
人面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dǎo)讀】:人面子 (《綱目》) 【別名】銀棯(《廣州植物志》)。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人面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人面子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dá)20米以上。小枝具棱,被灰白色細(xì)茸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
文章標(biāo)簽:
相關(guān)推薦
-
雀梅藤
雀梅藤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葉。 【植物形態(tài)】雀梅蓐,又名:對節(jié)刺、對角刺、碎米子...
-
楸葉
楸葉 (《本草拾遺》) 【來源】為紫葳科植物楸德葉片,植物形態(tài)詳"楸木皮"條。 【性味】《綱目》:"苦,小寒,無毒。" 【...
-
雀卵
雀卵 (《別錄》) 【來源】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蛋。動物形態(tài)詳"雀"條。 【性味】甘咸,溫。 ①《別錄》:"味酸,溫,無毒。...
-
雀腦
雀腦 (《別錄》) 【來源】為文鳥科動物麻雀的腦髓。動物形態(tài)詳"雀"條。 【性味】《別錄》:"平。" 【歸經(jīng)】《滇南本草》...
-
了哥王
了哥王 (《嶺南采藥錄》) 【別名】九信菜(《生草藥性備要》),雞子麻、山黃皮、雞?頭(《嶺南采藥錄》),南嶺蕘花、蒲侖...
-
金絲杜仲
金絲杜仲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黃皮杜仲(《云南中草藥》),棉杜仲(《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云南...
-
扶芳藤
扶芳藤 (《本草拾遺》) 【異名】滂藤(《本草拾遺》),巖青杠、巖青藤、萬年青(《貴州民間藥物》),衛(wèi)生草、千斤藤、山百...
-
苦菜根
苦菜根 (《綱目》) 【來源】為菊科植物苦苣菜的根,植物形態(tài)詳"苦菜"條。 【功用主治】《綱目》:"治血淋,利小便。" 【...
版權(quán)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zhuǎn)載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雀梅藤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