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兔耳風
(《四川中藥志》)
【異名】走馬丹(《峨嵋藥植》),紫背金牛、紫背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羅漢草、走馬胎、土兔耳風、血筋草(《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紅脈兔耳風的全草。
【植物形態】紅脈兔耳風
多年生草本,高約20~60厘米。根莖匍匐,須根多,較長。葉基生,通常5~7;葉柄長約3~11厘米,有棕色絨毛;葉片卵狀長橢圓形,長3~10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尖,全緣或呈疏波狀,基部心臟形,葉脈較顯著,上面綠色,下面紫紅色,兩面及邊緣皆具棕色絨毛。頭狀花序排列成長穗狀花序。直徑約10毫米;總苞圓管狀,苞片質硬,多數,呈覆瓦狀排列;管狀花,兩性,3或4朵;花冠5裂,裂片線形;雄蕊5,花藥基部箭形。瘦果倒披針形,扁平而有縱線條;有多數白色羽狀冠毛。花期秋季。果期翌年3~4月。
生長于中山區及低山區的懸巖陡壁上或林邊巖石上。分布四川等地。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成都中草藥》:"性溫,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治風寒咳嗽,頭風,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峨嵋藥植》:"治跌打損傷。"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解毒,治咳,調經活血。"
③《四川中藥志》:"治風寒咳嗽,風濕筋骨痛,頭風;外用包敷痰癥;能墜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風寒咳嗽:青兔耳風加黃糖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久年頭風痛:青兔耳風,燉豬腦頂內服。(《四川中藥志》)
青兔耳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青兔耳風 (《四川中藥志》) 【異名】走馬丹(《峨嵋藥植》),紫背金牛、紫背草(《民間常用草藥匯編》),羅漢草、走馬胎、土兔耳風、血筋草(《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菊科植物紅脈兔耳...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秋石
秋石 (《品匯精要》) 【異名】秋丹石(《本草蒙筌》)。 【來源】為人中白和食鹽的加工品。古代亦有用人尿、秋露水和石膏...
-
青蛙
青蛙 (《日華子本草》) 【異名】蛙魚(《漢書》),蛙、長股(《別錄》),田雞、青雞,坐魚、蛤魚(《綱目》)。 【來源】為蛙...
-
青蒜
青蒜 (《滇南本草》)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葉。植物形態詳"大蒜"條。 【性味】性溫,味辛。 【功用主治】醒脾氣,...
-
青葙花
青葙花 (《江西本草》) 【來源】為莧科植物青葙的花序。植物形態詳"青葙"條。 【性味】《江西草藥》:"性微寒,味苦。...
-
鸕鶿涎
鸕鶿涎 (《綱目拾遺》) 【來源】為鸕鶿科動物鸕鶿的口涎。動物形態詳"鸕鶿"條。 【功用主治】治百日咳。 【選方】①治腎...
-
大地棕根
大地棕根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大葉仙茅的根莖。 【植物形態】大葉仙茅,又名:松蘭、竹靈芝、巖棕。...
-
骨碎補毛
骨碎補毛 (《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或中華槲蕨根莖上的鱗片。植物形態詳骨碎補條。 【功用主治】...
-
高山羊不吃
高山羊不吃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山香(《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埃氏紫堇的根和根莖。 【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秋石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