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茜草
【類別】:根類
【英文名】:IndiaMadderRoot
【別名】:四輪草、拉拉蔓、小活血、過山藤。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根和根莖。
【采制】: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
【性味】: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上側有莖基,下側叢生粗細不等的根。根呈圓柱子形,波狀彎曲,長工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紋及少數細根痕。質脆,斷面平坦,皮部紫紅色,木部淺黃紅色。氣微。味微苦。性寒,味苦。
【植物形態】:多年生攀援草本。莖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葉4片輪生,其中1對較大而具長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6cm或更長,寬1~3cm或更寬;葉緣和背脈有源小倒刺。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萼齒不明顯,花冠綠色或白色,5裂,有緣毛。果肉質,小形,熟時紫黑色。花果期9~10月。
【生長地】:生于山坡巖石旁或溝邊草叢中。主產安微、河北、陜西、河南、山東。
【化學成份】:根含多種羥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異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羥基茜草素(purpurin)、偽羥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acid)、大黃素甲醚等,又分離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為茜草萘酸。
【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經。
【功能主治】: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痹痛、跌撲腫痛。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中藥劑量】:3~9克。行血通經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主治】
1、吐血。用茜根一兩,搗成末。每服二錢,水煎,冷眼,用水調末二錢服亦可。
2、婦女經閉。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3、盅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4、脫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茜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中文名】:茜草 【類別】:根類 【英文名】:IndiaMadderRoot 【別名】:四輪草、拉拉蔓、小活血、過山藤。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cordifoliaL.的根和根莖。 【采制】:春、秋季采挖...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琴葉榕
琴葉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來源】為桑科植物琴葉榕的根、葉。 【植物形態】琴葉榕,又名:牛奶子樹、鼠奶子、奶...
-
蜣螂
蜣螂 (《本經》) 【異名】?蜣(《爾雅》),天社(《廣雅》),轉丸、弄丸(崔豹《古今注》),推丸(陶弘景),胡蜣螂(《蜀本草》...
-
羌活
羌活 (《本經》) 【異名】羌青、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風使者(《國藥的藥...
-
黔羊蹄甲
黔羊蹄甲 (《貴州草藥》) 【異名】馬蹄葉。 【來源】為豆種植物黔羊蹄甲的葉、根。 【植物形態】黔羊蹄甲 灌木。單葉互...
-
阿膠
阿膠 (《本經》) 【異名】傅致膠(《本經》),盆覆膠(陶弘景),驢皮膠(《千金食治》)。 【來源】為馬科動物驢的皮去毛后熬...
-
千里光
【中文名】:千里光(《本草圖經》) 【類別】:全草類 【英文名】:ClimbingGroundselHerb 【異名】千里及(《本草拾遺》),千里...
-
慈烏
慈烏 (《綱目》) 【來源】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 【動物形態】寒鴉(《嘉祐本草》),又名:烏、?(《詩經》),鵯?(《爾雅》...
-
蓽茇根
蓽茇根 (《本草拾遺》) 【異名】蓽撥沒(《本草拾遺》)。 【來源】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根,植物形態詳"蓽茇"條。 【化學成...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琴葉榕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