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莖
(《四川中藥志》)
【異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莖葉。植物形態詳"茜草根"條。
【采集】夏、秋季采收,曬干。
【藥材】干燥莖呈枯綠色,莖的棱上有粗糙細毛刺。質脆易斷,斷面四方形。內心色白而松。莖節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葉多脫落。
產四川、江蘇、上海郊區及浙江等地。
本品在蘇州、杭州、上海亦稱為"過山龍"。
【性味】①《履?巖本草》:"涼,無毒。"
②《蘇州本產藥材》:"苦,寒。"
【功用主治】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損傷,風痹,腰痛,癰毒,疔腫。
①《履?巖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治腰痛。"
③《蘇州本產藥材》:"行血,活血。治癰毒,損傷。"
④《藥材資料匯編》:"攻血,治氣塊。"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血,和血,行血。治風痹,寒濕,黃疸。"
⑥《四川中藥志》:"配成藥灑,作打藥、補藥或調經藥用。治風濕瘙癢、癢瘡、糞毒發癢,煮水外冼。"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熱癥吐血,婦女血崩,經出色黑:茜草莖二兩。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趺打愈后,筋骨酸痛:干茜草頭,每次八錢,合豬腳節燉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鮮嫩葉略加食鹽,搗爛,敷疔疽瘡頭。(《現代實用中藥》)
茜草莖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茜草莖 (《四川中藥志》) 【異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莖葉。植物形態詳"茜草根"條。 【采集】夏、秋季采收,曬干。 【藥材】干燥莖呈枯綠色,莖的...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薔薇花
薔薇花 (《醫林纂要》) 【異名】刺花(《綱目》),白殘花(《藥材資料匯編》),柴米米花(《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薔薇...
-
薔薇露
薔薇露 (《綱目拾遺》) 【異名】阿刺吉(《群芳譜》),薔薇花露(《新本草備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花的蒸餾...
-
薔薇枝
薔薇枝 (《綱目拾遺》)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多花薔薇的莖。植物形態詳"薔薇花"條。 【功用主治】《綱目拾遺》:"婦人禿...
-
千金子
【中文名】:千金子(《開寶本草》) 【類別】:種子類 【英文名】:CaperEuphorbiaSeed 【異名】千兩金、菩薩豆(《日華子本草》...
-
白魚尾果
白魚尾果 (《閩東本草》)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駁骨丹的果實。植物形態詳"白魚尾"條。 【采集】9~10月采,陰干。 【功用...
-
翠雀花
翠雀花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小草烏(《植物名實圖考》),貓眼花(《中藥通報》(3)6:251,1957),雞爪連(《吉林...
-
丹參
【中文名】丹參(《本經》) 【類別】根類 【異名】亦參、木羊乳(《吳普本草》),逐馬(陶弘景),山參(《日華子本草》),紫...
-
棉花根
棉花根 (《上海常用中草藥》) 【異名】草棉根皮(《中國藥植圖鑒》),蜜根(《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薔薇花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