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
(《別錄》)
【異名】莎隨(《大戴禮記》),侯莎(《爾雅》),地毛(《廣雅》),山莎(《纂文》),回頭青(《清異錄》),香頭草(《廣州植物志》),野韭菜,豬荸薺、隔夜抽、地韭姜(《浙江中藥手冊,),地溝草(《廣西中獸醫藥植》),小三棱、米珠子、紹縮草(《江蘇植藥志》),地貫草、豬鬃草、地糕草(《廣西中藥志》),吊馬棕(《湖南藥物志》),土香草(《泉州本草》)。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莖葉。
【植物形態】莎草
多年生草本。匍匐根莖長,先端具肥大紡錘形的塊莖,外皮紫褐色,有棕毛或黑褐色的毛狀物。莖高15~95厘米,銳三棱形,基部呈塊莖狀。葉窄線形,短于稈,寬2~5毫米;鞘棕色,常裂成纖維狀。葉狀苞片2~5;長側枝聚傘花序簡單或復出,輻射枝3~10:穗狀花序輪廓為陀螺形;小穗3~10,線形,長1~3厘米,具花8~28朵:小穗軸具較寬的、白色透明的翅;鱗片覆瓦狀排列,膜質,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約3毫米,中間綠色,兩側紫紅色或紅棕色,具脈5~7條;雄蕊3,藥線形;花柱長,柱頭3。小堅果長圓狀倒卵形?;ü?~11月。
生于田野。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莖(香附)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功用主治】行氣,開郁,祛風。治胸悶不舒,皮膚風癢,癰腫。
①《履?巖木草》:"治皮膚瘙癢,遍體生風。"
②《綱目》:"煎飲散氣郁,利胸膈,降痰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癰疽腫毒:鮮莎草洗凈,搗爛敷患處。(《泉州木草》)
②治水腫、小便短少:鮮莎草搗爛,貼涌泉、關元穴。(《泉州本草》)
莎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莎草 (《別錄》) 【異名】莎隨(《大戴禮記》),侯莎(《爾雅》),地毛(《廣雅》),山莎(《纂文》),回頭青(《清異錄》),香頭草(《廣州植物志》),野韭菜,豬荸薺、隔夜抽、地韭姜(《浙江中...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山扁豆
山扁豆 (《救荒本草》) 【異名】含羞草決明、黃瓜香、夢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撻地沙、細杠木、砂子草(《南寧...
-
山茶花
山茶花 (《綱目》) 【異名】紅茶花(《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植物形態】山茶 常綠灌木或小喬...
-
山刺梨
山刺梨 (《西藏常用中草藥》) 【異名】刺梨根,色瓦(藏名)。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絹毛薔薇的根及果實。 【植物形態】絹...
-
沙拐棗
沙拐棗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頭發草。 【來源】為蓼科植物沙拐棗的根或帶果全草。 【植物形態】沙拐棗...
-
漆大姑
漆大姑 (《嶺南采藥錄》) 【異名】毛漆、毛七哥(《陸川本草》),毛七公、大毛七、算盤子、野南瓜(《南寧市藥物志》),漆...
-
獼猴骨
獼猴骨 (《證類本草》) 【異名】猴骨(《貴州民間方藥集》),申骨(《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猴科動物獼猴的骨胳。 【...
-
黃茄花
黃茄花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野棉花。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格紋葉木槿的花。 【植物形態】格紋葉木檻 多年生...
-
千屈菜
【中文名】千屈菜(《救荒本草》) 【類別】全草類 【異名】對葉蓮(《貴州民間藥物,),對牙草,鐵菱角(《湖南藥物志》)。...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山扁豆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