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姑草
(《本草拾遺》)
【異名】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槌草、牛毛粘(《植物名實圖考》),地松、匿鼻藥(《貴州民間方藥集》),大龍葉(《貴州草藥》),羊兒草(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漆姑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漆姑草
一年生或二年生小草本。莖叢生,高2.6~15厘米。葉對生,線形,長0.5~0.9厘米,基部有薄膜相連成短鞘狀。花頂生和腋生,白色而小,直徑約2毫米;花萼5,卵狀,長2~3毫米,寬約1毫米,綠色,邊緣膜質,無毛,分離直達基部;花瓣與萼片同數而互生,卵圓形,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卵形,花柱5,外展成星形,柱頭上有毛狀突起。蒴果卵形,長約3毫米,成熟時5瓣裂開。種子微小,多數,種皮褐色,上有突起?;ㄆ诖?、夏間。
生于山野、庭園、路旁等陰濕處。分布江蘇、四川、湖南、湖北、貴州、云南等地。
【采集】4~5月間采,曬干或鮮用。
【性味】苦辛,涼。
①《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②《湖南藥物志》:"酸甘。"
【功用主治】治漆瘡,禿瘡,癰腫,瘰疬,齲齒,小兒乳積,跌打內傷。
①陶弘景:"療漆瘡。"
②《滇南本草》:"治面寒疼。新瓦焙干為末,熱燒酒服。"
③《植物名實圖考》:"利小便。治小兒乳積。"
④《國藥的藥理學》:"絞取其汁,治惡瘡、禿瘡及漆瘡,又療齲齒。"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治癰腫、瘡毒;口含治蟲牙;塞鼻治鼻匿。"
⑥《四川中藥志》:"提膿拔毒;治瘰疬結核。"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搗汁涂或搗敷。
【選方】①治漆瘡:漆姑草。搗爛,加絲瓜葉汁,調菜油敷。
②治蟲牙:漆姑草葉。搗爛,塞入牙縫。
③治跌打內傷:漆姑草五錢。水煎服。
④治蛇咬傷:漆姑草、雄黃搗爛敷。(①方以下出《湖南藥物志》)
⑤治瘰疬結核:羊兒草五錢至一兩。煎服。外用鮮草搗絨敷。(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虛汗、盜汗:大龍葉一兩。燉豬肉吃。(《貴州草藥》)
⑦治咳嗽或小便不利:大龍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漆姑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漆姑草 (《本草拾遺》) 【異名】漆姑(陶弘景),珍珠草(《滇南本草》),瓜槌草、牛毛粘(《植物名實圖考》),地松、匿鼻藥(《貴州民間方藥集》),大龍葉(《貴州草藥》),羊兒草(南川《常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千年耗子屎種子
千年耗子屎種子 (《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種子。植物形態詳"天葵"條。 【性味】甘,寒,無毒。 【...
-
漆樹根
漆樹根 (《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根,植物形態詳"干漆"條。 【性味】①《閩南民間草藥》:"辛,溫...
-
氣桐子
氣桐子 (《分類草藥性》) 【異名】氣死桐子(《重慶草藥》)。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實。植物形態...
-
漆樹皮
漆樹皮 (《陸川本草》) 【來源】為漆樹科植物漆樹的干皮或根皮。植物形態詳"干漆"條。 【性味】辛,溫,微有小毒。 【功...
-
白山苔
白山苔 (《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細葉杜香的葉。 【植物形態】細葉杜香 常綠小喬木,高達50厘米。多分枝...
-
牛黃
牛黃 (《本經》) 【異名】犀黃(《外科全生集》),各一旺(蒙名)。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蛩5哪懩摇⒛懝芑蚋喂苤械慕Y...
-
海浮石
海浮石 (《本草從新》) 【異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海石(《玉楸藥解》...
-
女兒紅根
女兒紅根 (《分類草藥性》) 【異名】鴨公青(《草木便方》),鴨公頭、消黃散(《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千年耗子屎種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