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
(《食療本草》)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植物形態詳"葡萄"條。
【采集】10~11月間挖,曬干,或鮮用。
【化學成分】見"葡萄藤葉"條。
【性味】①《綱目》:"甘澀,平,無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甘苦,無毒。"
【功用主治】除風濕,利小便。治風濕痹痛,腫脹,小便不利。
①孟詵:"濃煮汁,細細飲之,止嘔噦及霍亂后惡心。妊孕人子上沖心,飲之即下,其眙安。"
②《綱目》:"治腰腳肢腿痛,煎湯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藥志》:"除風濕,消脹,利水。治癱瘓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燉肉。外用:搗敷或煎水淋洗。
【選方】①治關節痛:白葡萄根二至三兩,豬蹄一個或鱺魚一、兩尾。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側柏葉、紅茶花、茜草根、藕節。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筋傷骨折:葡萄鮮根搗爛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葡萄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葡萄根 (《食療本草》) 【來源】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植物形態詳"葡萄"條。 【采集】10~11月間挖,曬干,或鮮用。 【化學成分】見"葡萄藤葉"條。 【性味】①《綱目》:"甘澀,平,無毒...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枇杷木白皮
枇杷木白皮 (《本草圖經》)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莖干的韌皮部。植物形態詳"枇杷"條。 【功用主治】①《千金食治》...
-
蒲棒
蒲棒 (《本草衍義》) 【異名】蒲棰、蒲厘(《本草圖經》),蒲槌(《本草衍義》),水蠟燭實(《廣東新語》)。 【來源】為香蒲...
-
飄拂草
飄拂草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兩歧飄拂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兩歧飄拂草 一年生草本,變異極大,禿...
-
枇杷葉露
枇杷葉露 (《綱目拾遺》) 【異名】枇杷露(《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葉的蒸餾液。植物形態詳"枇杷...
-
菱粉
菱粉 (《綱目拾遺》) 【來源】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屬植物的果肉,搗汁澄出的淀粉。植物形態詳"菱"條。 【化學成分】含直...
-
黃茄花根
黃茄花根 (《四川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格紋葉木槿的根。植物形態詳"黃茄花"條。 【采集】秋、冬采收。 【...
-
鯇魚
鯇魚 (《本草拾遺》) 【異名】鮚魚(《爾雅》郭璞注),鰹魚(《綱目》),混子(《中國經濟動物志?淡水魚類》)。 【來源】為鯉...
-
鵝蛋殼
鵝蛋殼 (《綱目拾遺》)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的卵殼。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功用主治】《急救方》:"治癰疽無頭。新生...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枇杷木白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