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稱】水蛭
【拼音名】Shuizhi
【英文名】HIRUDO
【來源】本品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enipponicaWhitman或柳葉螞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體。 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燙死,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螞蟥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長4~10cm,寬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泡后,可見黑色斑點排成5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后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后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水蛭扁長圓柱形,體多彎曲扭轉,長2~5cm,寬0.2~0.3cm。
柳葉螞蟥狹長而扁,長5~12cm,寬0.1~0.5cm。
【炮制】水蛭洗凈,切段,干燥。燙水蛭取水蛭段,照燙法用滑石粉燙至微鼓起。
【性味與歸經】咸、苦,平;有毒。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破血,逐瘀,通經。用于癥瘕痞塊,血瘀經閉,跌打損傷。
破血散結:用于經閉、癥瘕腫塊、跌打瘀腫,常與虻蟲配用。配桃仁、莪術、黃芪、當歸,治經閉或惡露不盡。
【主治】
1、產后血暈(血結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連于脅肋)。用水蛭(炒)、蟲(去翅足,炒)、沒藥、麝香各一錢,共研為末,以四物湯調下。敵國下痛止拍,仍須服四物湯。
2、跌打損傷(辨血凝滯,心腹脹痛,大小便不通)。用紅蛭(石灰烽黃)半兩,大黃、牽牛頭末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當排出惡血,以盡為度。此方名“奪命散”。
3、墜跌內傷。用水蛭、麝香各一兩,銼碎,燒出煙,研為末。酒磅服一錢,當有積血排下。
4、紅白毒腫。用水蛭十余枚令咂病處,取皮皺肉白為效。冬月朊蛭,地中掘取,養暖水中,令活動。先將患者痛處的皮膚擦凈,然后用竹筒裝水蛭合上,不久,水蛭吸滿人血自脫,如須多吸,另換新蛭。
【用法與用量】
螞蝗(水蛭)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中藥名稱】水蛭 【拼音名】Shuizhi 【英文名】HIRUDO 【來源】本品為水蛭科動物螞蟥WhitmaniapigraWhitman、水蛭HirudenipponicaWhitman或柳葉螞蟥WhitmaniaacranulataWhitman的干燥體。 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麥斛
麥斛 (《唐本草》) 【異名】果上葉、一掛魚、羊奶草、鴉雀嘴、靈芝角、石楊梅、萬年桃、石棗子(《貴州民間方藥集》),青...
-
麥冬
麥冬 【英文名】RADIXOPHIOPOGONIS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塊根。夏季采挖,洗凈,反復...
-
馬羥膏
馬羥膏 (《本草經集注》) 【異名】馬膏(《靈樞》),馬羥頭膏(《別錄》),馬脂(《丹房鑒源》)。 【來源】為馬科動物馬項上...
-
馬鹿花
馬鹿花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豆科植物馬鹿花的根。 【植...
-
蘆子藤
蘆子藤 (《云南中草藥》) 【異名】葉子蘭、蘆子蘭(《云南中草藥》),乞葉蔞、野胡椒(《廣西藥植名錄》),大麻疙瘩(《云南...
-
二色內風消
二色內風消 (《浙江天日山藥植志》) 【別名】兩色五味子(《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香蘇子、北五味子(《浙江天目山藥植...
-
和血丹
和血丹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胡枝子(《植物名實圖考》),大葉烏梢、大葉馬料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
粳米泔
粳米泔 (《本草從新》) 【異名】漸二泔(《證治要訣》),米沈(《綱目》)。 【來源】為淘洗粳米時第二次濾出之米泔水。 【...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麥斛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