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
(《日華子本草》)
【異名】菡萏(《詩經》),荷花(《毛詩傳》),水花(崔豹《古今注》)。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花蕾。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6~7月間采收含苞未放的大花蕾或開放的花,陰干。
【藥材】干燥花蕾呈圓錐形,長2.5~4厘米,直徑約2厘米。表面灰棕色。花瓣多層,呈螺旋狀排列;散落的花瓣呈卵圓形或橢圓形,略皺縮或折疊,表面有多數細筋脈,基部略厚;質光滑柔軟。去掉花瓣,中心為幼小的蓮蓬,頂端圓而平坦,上有小孔10余個,基部漸窄,周圍著生多數花蕊。花柄呈細圓柱狀,上有皺溝或順紋,表面紫黑色,具刺狀突起,斷面有大型孔隙。微有香氣,味苦澀,以未開放、瓣整齊、潔凈、氣清香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化學成分】花含槲皮素、木犀草素、異槲皮甙、木犀草素葡萄糖甙、山柰酚、山柰酚-3-半乳糖葡萄糖甙、山柰酚-3-二葡萄糖甙等多種黃酮類。
【性味】苦甘,溫。
①《日華子本草》:"暖,無毒。"
②《綱目》:"苦甘,溫,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苦甘,性涼,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經。"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去濕消風。治跌損嘔血,天泡濕瘡。
①《日華子本草》:"鎮心,益色駐顏。"
②《日用本草》:"澀精氣。"
③《滇南本草》:"治婦人血逆昏迷。"
④《本草再新》:"清心涼血,解熱毒,治驚癇,消濕去風,治瘡疥。"
⑤《河北藥材》:"揉碎貼腫毒,促膿腫之吸收。"
⑥《山東中藥》:"活血祛瘀。"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0.5~1錢;或煎湯。外用:敷貼患處。
【選方】①治墜損嘔血,墜跌積血,心胃嘔血不止:干荷花,為末。每酒服方寸匕。(《醫方摘要》)
②治天泡濕瘡:荷花貼之。(《簡便單方》)
蓮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蓮花 (《日華子本草》) 【異名】菡萏(《詩經》),荷花(《毛詩傳》),水花(崔豹《古今注》)。 【來源】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花蕾。植物形態詳"蓮子"條。 【采集】6~7月間采收含苞未放的大花蕾...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廉姜
廉姜 (《本草拾遺》) 【異名】?(《廣雅》),姜匯(《吳都賦》),山姜(《廣州植物志》),姜活,見稈風(《中國經濟植物志》...
-
鱧魚膽
鱧魚膽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鱧科動物烏鱧的膽,動物形態詳"鱧魚"條。 【采集】臘月采取,陰干。 【性味】苦甘,...
-
楝花
楝花 (《綱目》) 【來源】為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植物形態詳"川楝子"及"苦楝皮"條。 【化學成分】花含黃酮甙:印楝花...
-
荔枝草
【中文名】荔枝草(《綱目》) 【類別】全草類 【異名】水羊耳(《生草藥性備要》),過冬青、夭明精(《經驗廣集》),風眼草...
-
粳米
粳米 (《別錄》) 【異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 【植物形態】...
-
叢毛榕根
叢毛榕根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鐵牛入石、竹葉牛奶仔、小葉鉆石風、奶汁草(《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桑...
-
半支蓮
半支蓮 (《江西民間草藥》) 【異名】松葉牡丹(《植物學大辭典》),金絲杜鵑(《中國植物圖鑒》),佛甲草、打砍不死、萬年...
-
花酸苔
花酸苔 (《云南懇茅中草藥選》) 【異名】山海棠、公雞酸苔。 【來源】為秋海棠種植物花葉秋海棠的全草。 【植物形態】花...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廉姜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