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粉
(《綱目》)
【異名】真粉(《日用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經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性味】《日用本草》:"味甘,涼平,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癰疽瘡腫初起,燙傷,跌撲傷;并解熱藥及酒食諸毒。
①《日用本草》:"解諸熱,益氣,解酒食諸毒。治發背、癰疽、瘡腫及湯火傷灼。"
②汪穎《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
③《綱目》:"新水調服,治霍亂轉筋。"
④《本經逢原》:"取陳者,蜜調敷痘毒。"
【用法與用量】內服:水調,0.3~1兩。外用:調敷或粉撲。
【宜忌】《日用本草》:"熟者膠粘,難得克化,脾胃虛弱與病后勿食。"
【選方】①治發背內潰及諸惡毒攻心嘔痛:乳香(通明者)一兩(用水外浸,以乳缽研細),真綠豆粉(研)四兩。上二味合研極細,每服一錢匕,新水調下。(《圣濟總錄》托里湯)
②治一切腫毒初起:綠豆粉(炒黃黑色),豬牙皂莢一兩,為末,用米醋調敷之,皮破者油調之。(《秘傳經驗方》)
③治暑月?瘡: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和勻撲之。一方加蛤粉二兩。(《簡易方論》)
④治陰莖生瘡:蚯蚓二分,綠豆粉一分。水碾涂上,干又敷之。(《朱氏集驗醫方》)
⑤治打撲損傷:綠豆粉新銑炒紫,新汲井水調敷,以杉木皮縛定。(《澹寮方》)
⑥治小兒痘疹十余日,濕爛不結痂者,干綠豆粉敷之。(《日用本草》)
⑦解誤服熱劑,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渴:綠豆粉一兩,凈黃連、干葛、甘草各半兩。上除綠豆粉外,余三味或曬或焙,為末,入乳缽同綠豆粉杵勻,每服半錢至一錢,溫豉湯調服。(《活幼心書》綠豆飲)
⑧解砒石毒:綠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藍根汁調服三、五錢。(《衛生易簡方》)
⑨解燒酒毒:綠豆粉燙皮,多食之,即解。(《綱目》)
⑩治霍亂吐利: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服。(《生生編》)
【名家論述】①《本草經疏》:"綠豆粉所稟氣味與綠豆同,故能解諸熱及酒食毒、湯火傷灼也。發背、癰疽、瘡腫,皆熱毒所致,甘寒解陽明之熱,則毒氣不至犯胃而嘔惡,腸胃清涼,而諸腫散矣。熱傷氣,除熱故能益氣也。"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索粉(以綠豆粉搓線,下湯煮熟)味甘涼無毒,滋臟腑,益腸胃,涼血,解諸毒,涼大腸,止下血。"
綠豆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綠豆粉 (《綱目》) 【異名】真粉(《日用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經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性味】《日用本草》:"味甘,涼平,無毒。"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癰疽瘡腫...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綠豆升麻
綠豆升麻 (《貴州草藥》) 【異名】馬尾升麻。 【來源】為毛茛種植物類葉升麻的根莖。 【植物形態】類葉升麻 多年生草本...
-
綠豆皮
綠豆皮 (《綱目》) 【異名】綠豆殼(《本經逢原》),綠豆衣(《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皮。植物形態詳...
-
綠礬
綠礬 (《日華子本草》) 【異名】青礬(《唐本草》),皂莢礬(劉禹錫《傳信方》),皂礬(《普濟方》)。 【來源】為硫酸鹽類礦...
-
呂宋果
呂宋果 (《綱目拾遺》) 【異名】加?弄、寶豆(《本草補》),苦果(《藥材資料匯編》)。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呂宋豆的成熟...
-
大沙葉
大沙葉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葉滿天星(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大沙葉的莖葉。 【...
-
降真香
降真香 (《證類本草》) 【異名】紫藤香(《衛濟寶書》),降真(《真臘風土記》),降香(《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降香...
-
紅木耳
紅木耳 (《泉州本草》) 【異名】紅靛、一口紅(《文山中草藥》)。 【來源】為莧科植物血莧的全草。 【植物形態】血莧 多年...
-
領羊角
領羊角 (《本經》) 【來源】為牛科動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綿羊的角。動物形態詳羊肉條。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小白鼠接...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綠豆升麻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