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葉
(《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綠豆"條。
【性味】《本草匯言》:"味苦,氣寒,無毒。"
【功用主治】治吐瀉,斑疹,疔瘡,疥癬。
①《開寶本草》:"霍亂吐下,絞汁和醋少許,溫服。"
②《本草匯言》:"治疔毒、癍疹,金、石、丹、火諸毒及霍亂吐下,并絞汁,和溫湯飲之。"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0.5~1兩。外用:搗爛布包擦。
【選方】治風癬干疥:綠豆葉,搗爛,和米醋少許,用舊帛擦之。(《本草匯言》)
綠豆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綠豆葉 (《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葉片,植物形態詳"綠豆"條。 【性味】《本草匯言》:"味苦,氣寒,無毒。" 【功用主治】治吐瀉,斑疹,疔瘡,疥癬。 ①《開寶本草》:"霍亂...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綠豆芽
綠豆芽 (《綱目》) 【異名】豆芽菜(《本草匯言》)。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經浸罨后發出的嫩芽。 【性味】甘,寒...
-
鹿尾
鹿尾 (《青海藥材》)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尾巴,動物形態詳"鹿茸"條。 【采集】將鹿尾由尾椎骨處割下,掛...
-
鹿靨
鹿靨 (《綱目》) 【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甲狀腺體。動物形態詳"鹿茸"條。 【功用主治】治癭病。 【選方】治五...
-
綠萼梅
綠萼梅 【中藥功用】:疏肝解郁,開胃升津:用于胸悶不舒、胃納不佳及梅核氣。 【中藥劑量】:3~5克。...
-
黃桷根
黃桷根 (《草木便方》) 【異名】黃葛根(《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桑科植物黃葛樹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態詳"黃桷葉"條。...
-
草金杉
草金杉 (《紅河中草藥》) 【異名】七頭風,糙葉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紅河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自背葦谷草...
-
綠豆芽
綠豆芽 (《綱目》) 【異名】豆芽菜(《本草匯言》)。 【來源】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經浸罨后發出的嫩芽。 【性味】甘,寒...
-
白沙蟲藥
白沙蟲藥 (《貴州草藥》) 【異名】痢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黃花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綠豆芽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