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葉
(《唐本草》)
【異名】蘿卜桿(《滇南本草》),萊菔菜(《本草從新)》,蘿卜纓(《本草再新》),萊菔甲(《現代實用中藥》),蘿卜甲(《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根出葉。植物形態詳"萊菔"條。
【采集】冬季或早春采收。風干或曬干。
【藥材】干燥根出葉具有旋卷、多皺紋的長葉柄,羽狀裂片卷曲收縮,通常彎曲成團狀,黃綠色;質地干脆,易破碎,有香氣。以干燥、質輕、黃綠色、有香氣而不霉蛀的為佳。
【性味】辛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甘。"
②《本草從新》:"辛苦,溫。"
③《飲片新參》:"咸,平。"
【歸經】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經。"
【功用主治】消食,理氣。治胸膈痞滿作呃,食滯不消,瀉痢,喉痛,婦女乳腫,乳汁不通。
①崔禹錫《食經》:"消食和中。"
②《滇南本草》:"白蘿卜桿葉,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脹,噎膈,打呃,嘔吐酸水,赤白痢疾,婦人乳結、乳腫,經閉。"
③《本草再新》:"化痰止咳,消食理氣。"
④《隨息居飲食譜》:"凡一切喉癥,時行瘟疫,斑疹瘧痢,水土不服,飲食停滯,痞滿疳痘,脹瀉,腳氣,痧毒諸病,洗盡濃煎服之。"
⑤《飲片新參》:"生律利氣,化濕,和腸腑,治瀉利,開胃。"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散劑,鮮者搗汁。
【宜忌】《次片新參》:"氣虛血弱者禁用。"
【選方】①治初痢:萊菔苗葉陰干,隨色之紅白用。赤者砂糖調服,白者糖霜調服。(《本經逢原》)
②治噎膈打呃:白蘿卜桿五錢(微炒),神曲三錢,白蔻仁三錢。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淡姜湯下。并治紅白痢疾,加枳殼;山查各等分,煎服。(《滇南本草》)
③治小便出血:鮮萊菔葉搗汁,加好陳墨少許,飲之。(《醫界春秋》(1):93,1986)
④治婦人奶結紅腫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壓著,或小兒吹著:紅蘿卜桿葉不拘多少,搗汁一杯,新鮮更好,煨熱,點水酒或燒酒服亦可。(《滇南本草》)
萊菔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萊菔葉 (《唐本草》) 【異名】蘿卜桿(《滇南本草》),萊菔菜(《本草從新)》,蘿卜纓(《本草再新》),萊菔甲(《現代實用中藥》),蘿卜甲(《江蘇植藥志》)。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苦竹筍
苦竹筍 (《本草拾遺》) 【異名】苦筍(《食療本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苗。植物形態詳"苦竹葉"條。 【性味】...
-
苦竹葉
苦竹葉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葉。 【植物形態】苦竹,又名:傘柄竹。 稈直立,高可達4米,圓...
-
蘭花雙葉草
蘭花雙葉草 (《滇南本草》) 【異名】花葉兩塊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蘭科植物斑葉杓蘭的全草。 【植物形...
-
庫頁懸鉤子根
庫頁懸鉤子根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庫頁懸鉤子的根,植物形態詳"庫頁懸鉤子"條。 【性味】苦...
-
伽喃香
伽喃香 (《綱目拾遺》) 【異名】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筆記》),奇楠(《綱目拾遺》)。 【來源】為瑞香科...
-
川牛膝
【中藥名稱】川牛膝(《藥材資料匯編》) 【拼音名】Chuanniuxi 【來源】為莧科植物川牛膝或頭花蒽草的根。 【植物形態】①川...
-
黑大豆花
黑大豆花 (《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花。植物形態詳黑大豆條。 【功用主治】《綱目》:治目盲翳膜。...
-
海金沙草
海金沙草 (《綱目》) 【異名】竹園荽(《履巉巖本草》),迷離網(《生草藥性備要》),雞膠莽(《質問本草》),斑鳩窩(《草木...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苦竹筍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