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藥花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酒曲花(《貴州藥植目錄》),大蒙花(《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大葉醉魚草的枝葉、根皮。
【植物形態】大葉醉魚草,又名:蒙花。
灌木,高1~5米。枝長而擴散,嫩枝具四棱,密被白色星狀絨毛。葉對生,披針形,長11~13厘米,寬3~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密鋸齒,上面綠色,下面密被白色絨毛;托葉萎縮為一帶狀,介于2葉之間。穗狀花序,直立或稍下垂;萼鐘狀,4裂,裂片披針形,密被星狀絨毛;花冠管狀,長0.7~1厘米,4裂,紫色,外面通常光滑或稍有柔毛,喉部為橙黃色;雄蕊4,著生花冠中部;子房上位,柱頭棒狀。蒴果長圓狀,先端尖,長6~8毫米。花期3~4月。果期5~6月。
生山溝、路旁、山腳或灌叢中。分布陜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變種絳花醉魚草、穆坪醉魚草亦同等入藥。
【采集】枝葉夏、秋采收。根皮于春、秋采挖,曬干。
【性味】辛,溫,有毒。
①《貴州民間藥物》:"辛,溫,有小毒。"
②《陜西中草藥》:"辛微苦澀,溫,有毒。"
【功用主治】解毒,殺蟲,止癢。治蜂窩織炎,瘡癤,跌打損傷,腳癬,婦女陰癢。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腳癬,婦女陰癢,止咳,殺蟲。"
②《貴州草藥》:"驅風散寒,消積止痛。治感冒風寒,風濕疼痛,疳積,跌撲。"
③《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止血生肌。治麻風,瘡癤,蜂窩織炎,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泡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選方】①治感冒風寒:酒曲花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止咳:酒藥花三錢,款冬花、枇杷葉各二錢。蒸冰糖吃。(《貴州民間藥物》)
③治風濕疼痛:酒曲花根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治麻風:大蒙花枝葉一兩,蒼耳子四兩。共研細粉,與十二斤面粉混勻做蒸饃。每次吃饃半斤,每日吃二次。另以葉及根皮適量,煎水洗患處。(《陜西中草藥》)
⑤治疳積:酒曲花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⑥治腳癬:酒藥花葉數張。研末,加白礬少許,擦患處;或取鮮葉揉爛擦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⑦治婦女陰癢:酒藥花五錢至一兩,棉花子三錢。搗爛,制成栓形,用布包好塞陰道內。(《貴州民間藥物》)
⑧治刀傷跌撲:酒曲花葉。搗絨,外包傷處;并取全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酒藥花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酒藥花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酒曲花(《貴州藥植目錄》),大蒙花(《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大葉醉魚草的枝葉、根皮。 【植物形態】大葉醉魚草,又名:蒙花。 灌木,...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桔梗蘆頭
桔梗蘆頭 (《綱目》) 【來源】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莖。植物形態詳"桔梗"條。 【功用主治】吐上膈風熱痰實,生研末,白...
-
韶醬葉
韶醬葉 (《唐本草》) 【異名】萎葉(《綱目》),韶葉(《本經逢原》),櫓葉(《綱目拾遺》),青俏葉(《嶺南采藥錄》)。 【來...
-
拘那花
拘那花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九芎(《臺灣府志》),苞飯花(《植物名實圖考》),九荊(《植物名匯》)。 【來源】為千...
-
菊花參
菊花參 (《滇南本草》) 【異名】金錢參、一顆松(《滇南本草》),半邊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肉...
-
白果
白果 (《日用本草》) 【異名】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 【來源】為銀杏科植物...
-
遍山紅
遍山紅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暴牙郎、秤桿菜(《貴州民間藥物》),滿山紅、三葉藤(《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
-
檀香油
檀香油(《綱目拾遺》) 【來源】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植物形態詳檀香條。 【制法】將檀香的心材...
-
布荊
布荊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異名】五指疳、五指風、山紫荊(《廣西藥植名錄》),梅哈忍(傣名)。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桔梗蘆頭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