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木
(《綱目》)
【來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的莖枝。
【植物形態】黃楊(《酉陽雜俎》),又名:山黃楊(《履?巖本草,),千年矮、小黃插(《分類草藥性》),百日紅、萬年青、豆板黃楊、瓜子黃楊。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3米。樹皮灰色,栓皮成有規則的剝裂,莖枝均呈四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鱗有短毛。葉對生,革質,圓形或倒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通常中部以上較寬,先端稍凹,基部狹楔形,長1~3厘米,寬7~15毫米,下面中脈的基部和葉柄微有細毛。花單性,雌雄同株,穗狀花序腋生;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雄花的萼片4,有退化子房與萼片等長。蒴果圓球形,由3心皮組成,沿室背三瓣裂,成熟時黑色,徑約1厘米。花期4月。果熟期7月。
生長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分布山東、陜西、甘肅、江蘇、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現各省均有栽培作觀賞用。
本植物的根(黃楊根)、嫩葉(黃楊木葉)、果實(黃楊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同屬植物細葉黃楊,又名雀舌黃楊,分布山東、江蘇、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貴州。亦同等使用。
【采集】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功用主治】祛風濕,理氣,止痛。治風濕疼痛,胸腹氣脹,牙痛,疝痛,跌打損傷。
①《分類草藥性》:"治一切風濕,頭痛,九種氣痛,紅白痢。"
②《四川中藥志》:"治風濕,牙痛,氣痛,廟痛,胸腹氣脹,跌打損傷,婦人難產,及暑月癤瘡。"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選方】治跌打損傷:㈠黃楊木泡酒服。(《四川中藥志》)㈡黃楊木干枝葉一兩,青石蠶(水龍骨)四至五錢,嫩竹葉、厚樸各三至四錢。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黃楊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黃楊木 (《綱目》) 【來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的莖枝。 【植物形態】黃楊(《酉陽雜俎》),又名:山黃楊(《履?巖本草,),千年矮、小黃插(《分類草藥性》),百日紅、萬年青、豆板黃楊、瓜...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黃蜀葵子
黃蜀葵子 (《本草衍義》)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黃蜀葵的種子。植物形態詳"黃蜀葵花"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
黃楊子
黃楊子 (《履?巖本草》) 【來源】為黃楊科植物黃楊的果實。植物形態詳"黃楊木"條。 【性味】《履?巖本草》:"性涼,無毒...
-
黃水芋草
黃水芋草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植物形態詳"黃水芋"條。 【功用主治】治小兒癬瘡。研...
-
黃三七
黃三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土黃連、太白黃連(《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長果升麻的根莖成全草。 【...
-
甘草梢
甘草梢 (《珍珠囊》)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細根。植物形態詳"甘草"條。 【性味】《醫學入門》:"性寒...
-
海浮石
海浮石 (《本草從新》) 【異名】水花(《本草拾遺》),海石(《丹溪心法》),水泡石(《東醫寶鑒》),浮海石(《玉楸藥解》...
-
金絲桃
金絲桃 (《湖南藥物志》) 【異名】土連翹、五心花(《湖南藥物志》),金絲海棠、木本黃開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
-
豇豆殼
豇豆殼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豆科植物豇豆的莢殼。植物形態詳"豇豆"條。 【功用主治】鎮痛,消腫。治腰痛...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黃蜀葵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