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藤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莖。植物形態詳"黃瓜"條。
【采集】6月采。陰干或鮮用。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利水,解毒。治痢疾,淋病,黃水瘡。
①《陸川本草》:"治瘡癰,流注。"
②《四川中藥志》:"利水、通淋、消脹。"
③《中國藥植圖鑒》:"治痢疾。"
④《上海常用中草藥》:"祛痰鎮痙。"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撒。
【選方】①治黃水瘡:黃瓜藤(陰干,火焰存性)、枯礬。為細末,搽瘡上。(《滇南本草》)
②治癲癇:黃瓜藤一兩。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高血壓病
以黃瓜藤制劑觀察64例(Ⅰ期17例,Ⅱ期46例,Ⅲ期2例),結果顯效34例,有效19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2.8%(按1972年全國心血管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制劑及用法:㈠流浸膏:每毫升含干燥黃瓜藤與豬毛菜各5分,每次5毫升,日服3次。㈡片劑:每片含干燥黃瓜藤1錢,每次4片,日服3次。療程30~60天。初步觀察,片劑較流浸膏降壓作用強。一般無副作用,僅5例服后上腹部有燒灼感,改為食后服癥狀即減輕或消失;另1例有頭暈感覺。
另有用去根、葉的鮮瓜秧半斤,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亦可當茶飲);或制成浸膏丸(每丸3克,日服3次,每次1丸)、片劑(每片0.3克,日服3次,每次5~10片)應用。共觀察62例,顯效(血壓降至130/90毫米汞柱,或單用其他降壓藥無效,并用黃瓜秧制劑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降20毫米汞柱)28例,有效(收縮壓、舒張壓持續降10毫米汞柱以上)26例,無效8例。
黃瓜藤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黃瓜藤 (《滇南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莖。植物形態詳"黃瓜"條。 【采集】6月采。陰干或鮮用。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藥》:"苦...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黃麻灰
黃麻灰 (《陸川本草》)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黃麻莖皮纖維煅制的灰。植物形態詳"黃麻葉"條。 【功用主治】治外傷出血。...
-
黃桷樹根疙瘩
黃桷樹根疙瘩 (《重慶草藥》) 【來源】為桑科植物黃葛樹根部由寄生蟲所形成的蟲癭。植物形態詳"黃桷葉"條。 【功用主治...
-
黃麻子
黃麻子 (《綱目拾遺》) 【異名】大麻子(汪連仕《采藥書》)。 【來源】為椴樹科植物黃麻的種子。植物形態詳"黃麻葉"條。...
-
黃開口
黃開口 (《江蘇藥材志》) 【異名】老虎腳跡草(《中國藥植志》),見血住(《湖北科技》)。 【來源】為報春花科植物輪葉排草...
-
東菊
東菊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細藥、蘭鐵草。踏地蓮花萊、牙陷藥、野菠菜、細牛舌片。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菊的全...
-
滇常山
滇常山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烏藥、臭牡丹(《滇南本草》),臭茉莉(《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滇...
-
鮫魚皮
鮫魚皮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皺唇鯊科動物白斑星鯊或其他鯊魚的皮。動物形態詳"鮫魚"條。 【性味】①《別錄》:...
-
番木瓜葉
番木瓜葉 (《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番木瓜科植物番木瓜的葉,植物形態詳"番木瓜"條。 【化學成分】葉含番木瓜堿、...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黃麻灰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