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五加皮
(《中藥志》)
【異名】川加皮,刺加皮(《藥材資料匯編》),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紅毛五加的樹皮。
【植物形態】紅毛五加
落葉灌木,高達3米。枝黃棕色,密被剛毛狀針刺。掌狀復葉,互生;葉柄長3~7厘米,通常具2~3剛毛狀針刺,基部近枝處具一輪紅棕色剛毛狀針刺;小葉五片,罕有3~4片,無柄或近無柄,近基部背面通常簇生刺毛狀針刺;小葉片近膜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有時稍呈菱形,長2.5~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為不整齊的重鋸齒,兩面光滑,幼時下面主脈具刺毛。傘形花序單生,著生于枝的頂端;總花梗短;花多數,甚小;萼片5,具不明顯的5齒裂;花瓣5,倒卵形;雄蕊5;子房下位,5室,花柱5,下部結合,中部以上分離。漿果近球形,只5梭,花柱宿存。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地灌木林中。分布河北、河南、湖北、四川、陜西、甘肅等地。
【采集】6~7月間,砍下莖枝,用木棒敲打,使木部與皮部分離,剝取莖皮曬干。
【藥材】干燥莖皮呈細簡狀,長短不一,完整者長20~30厘米,直徑0.7~1.2廈米,厚約0.5毫米。外表面黃色,密被褐色或淡黃棕色刺毛,莖皮上有突起狀芽,節間長5~13厘米。內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光滑。質脆,易折斷。氣微味弱。以皮完整,潔凈、無術心者為佳。
主產四川。
【炮制】酒洗或用姜汁炒后入藥。
【性味】性溫,味辛,無毒。
【歸經】入肝、腎經。
【功用主治】祛風濕,通關節,強筋骨。治痿痹,拘攣疼痛,風寒濕痹,足膝無力,皮膚風濕及陰痿囊濕。(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4錢;浸酒或入丸劑。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四川中藥志》:"陰虛火旺者忌用。"
紅毛五加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紅毛五加皮 (《中藥志》) 【異名】川加皮,刺加皮(《藥材資料匯編》),刺五甲、毛五甲皮、刺甲皮(《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紅毛五加的樹皮。 【植物形態】紅毛五加 落葉灌...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紅毛七
紅毛七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紅毛漆(《峨嵋藥植》),搜山貓、紅毛細辛(《貴州民間藥物》),火焰叉(《貴州草藥...
-
紅藍地花
紅藍地花 (《云南中草藥》) 【異名】燈盞花、白帶丹。 【來源】為菊科植物長莖飛蓬的全草。 【植物形態】長莖飛蓬 直立...
-
紅釘耙藤
紅釘耙藤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山木通。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短尾鐵線蓮的莖葉。 【植物形態】短尾鐵線蓮 落葉...
-
紅對節子
紅對節子 (《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卵葉莢娠的根。 【植物形態】卵葉莢娠,又名:藤草、高梁花。 直立灌木...
-
地血香果
地血香果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的果實。植物形態詳"地血香"條。 【采集】夏、秋采...
-
白僵蠶
白僵蠶 (《本經》) 【異名】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 【來源】為蠶蛾科昆蟲家蠶...
-
含羞草
【中文名】含羞草(《嶺南采藥錄》) 【類別】全草類 【異名】知羞草(《南越筆記》),怕羞草(《生草藥性備要》),喝呼草...
-
赤小豆花
赤小豆花 (《藥性論》) 【異名】腐婢(《本經》)。 【來源】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花。植物形態詳"赤小豆"條。 【采集...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紅毛七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