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鶴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奶漿藤(《天寶本草》),牛皮凍、野紅苕(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莖葉。
【植物形態】耳葉牛皮消
多年生纏繞草本,全體有微柔毛。莖圓柱形,上部多分枝。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廣卵形,寬5~11厘米,先端尖,全緣,基部深心形,兩側呈圓耳狀下延或內彎。聚傘狀花序臃生,花黃白色;萼與花冠各5深裂,裂片向下反卷;副冠5,鉆狀披針形,高出柱頭;雄蕊5,著生于花冠基部,花絲連成筒狀,藥附著于柱頭周圍;雌蕊由2心皮組成。蓇葖果長約11厘米,寬約1.2厘米,成熱時沿一側開裂。種子卵形而扁,褐色,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長絨毛。花期8~10月。果熟期11月。
生長于山坡樹林下或路旁。我國長江流域各省,南至廣東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塊根(隔山消)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6~8月采,曬干。本品易生蟲霉,宜勤翻曬。
【藥材】干燥莖葉,全體呈淡黃褐色。莖細而長,呈圓柱形,具多數細縱線,中空;質脆易折斷;橫斷面黃白色,纖維狀,皮部與木質部脫離,木質部組織疏松,有多數小孔,中心為孔洞。葉多皺縮,綠褐色,質薄而脆,味甘微辛。以干燥、無雜質、顏色淡綠者佳。
產江蘇、江西等地。
【性味】《江西中藥》:"甘微辛,溫,無毒。"
【功用主治】《天寶本草》:"下乳。"
《江西中藥》:"治瘰疬,久服有效。"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飛來鶴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飛來鶴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奶漿藤(《天寶本草》),牛皮凍、野紅苕(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莖葉。 【植物形態】耳葉牛皮消 多年生纏繞草...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鵝掌上黃皮
鵝掌上黃皮 (《滇南本草》) 【來源】為鴨科動物鵝足蹼上的黃色表皮。動物形態詳"鵝肉"條。 【功用主治】①《滇南本草》...
-
蛾眉石鳳丹
蛾眉石鳳丹 (四川) 【異名】一枚花(《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 【植物形態】丫蕊花 多年生...
-
鵝掌金星草
鵝掌金星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辟瘟草、鴨腳金星草(《百草鏡》),獨腳金雞(《綱目拾遺》),豬蹄叉、雞腳叉、烏...
-
二葉舞鶴草
二葉舞鶴草 (《甘肅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二葉舞鶴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二葉舞鶴草 多年生草本,高10~...
-
黑大豆
黑大豆 (《本草圖經》) 【異名】烏豆(《肘后方》),黑豆(《日華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
-
滇獐牙菜
滇獐牙菜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走膽藥、肝炎草、青葉膽、青魚膽(《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滇獐...
-
白芥
白芥 (《唐本草》) 【異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植物形態】白...
-
白蘞
【中文名】白蘞(《本經》) 【類別】根類 【異名】白根、昆侖(《別錄》),貓兒卵(《綱目》),鵝抱蛋(《植物名實圖考》),...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鵝掌上黃皮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