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嫩葉,植物形態詳"杜鵑花"條。
【化學成分】葉和嫩枝中含黃酮類、香豆精、三萜類、有機酸、氨基酸、鞣質、酚類、甾醇、強心甙、揮發油等;黃酮類中有紅花杜鵑甲和乙,杜鵑花醇0.012%和杜鵑花醇甙0.4%。葉中還含能果酸0.6%和梫木毒素。
【藥理作用】參見"鬧羊花"條。
【性味】酸,平。
①《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平,味酸辛。"
②《福建中草藥》:"微甘酸,溫。"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治癰腫疔瘡,外傷出血,蕁麻疹。
①《分類草藥性》:"洗風火瘡。"
②《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腫止血。"
【用法與用量】外用:搗敷或煎水洗浴。
【選方】①治指疔,各種陽性腫毒:新鮮杜鵑的枝頭嫩葉適量,搗爛如泥,敷于患處,一日換藥兩次。止痛消腫,未化膿時,可使消散。(《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②治眼外傷紅腫:杜鵑花嫩葉搗爛,加人乳,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外傷出血:杜鵑花鮮葉搗爛,外敷傷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對口瘡:杜鵑鮮葉和側柏葉等量搗爛,調雞蛋清或蜜,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⑤治蕁麻疹:杜鵑鮮葉煎湯洗浴。(《福建中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
迎山紅干葉研粉,制成1:1酊劑,每服10~20毫升,每日2次。治療1000余人,近期有效率達80%。以鎮咳、祛痰的效果較顯著,痰稠者容易咳出。亦曾用于普通感冒所致之咳嗽,作為一般上咳糖漿應用。副作用較少,如每日用量超過生藥3~4兩時,則可產生頭昏、惡心,嶇吐、心跳變慢等現象,多數在停藥后即可消失,無任何后遺癥。
杜鵑花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杜鵑花葉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杜鵑花的嫩葉,植物形態詳"杜鵑花"條。 【化學成分】葉和嫩枝中含黃酮類、香豆精、三萜類、有機酸、氨基酸、鞣質、酚類、甾醇...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對節葉
對節葉 (《貴州草藥》)) 【異名】阿上格(苗名)。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對節葉的葉。 【植物形態】對節葉 多年生草本,高...
-
肚拉
肚拉 (《四川中藥志》) 【異名】都拉參、都拉(《四川中藥志》),對對參、雙參、蘿卜參、土敗醬(《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
豆蔻花
豆蔻花 (《飲片新參》) 【來源】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花。植物形態詳"白豆蔻"條。 【采集】夏季采。揀去花梗,曬干。 【藥...
-
斷節參
斷節參 (《紅河中草藥》) 【異名】對節參、青洋參。 【來源】為蘿藦科植物昆明杯冠藤的根。 【植物形態】昆明杯冠藤 多...
-
蛤蚧
蛤蚧 (《雷公炮炙論》) 【異名】蛤蟹(《日華子本草》),仙蟾(《綱目》),大壁虎(《中藥志》),蚧蛇、德多、握兒、石牙(《...
-
合歡
合歡 【釋名】 合昏、夜合、青裳、萌葛、烏賴樹。 【氣味】 (木皮)甘、平、無毒。 【主治】 1、肺癰。取合歡皮一掌大...
-
九節茶
九節茶 (《生草藥性備要》) 【別名】草珊瑚(《汝南圃史》),觀音茶(《生草藥性備要》),接骨木《植物名實圖考》),九節風...
-
樗白皮
樗白皮 (《藥性論》) 【異名】樗皮(《日華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陜西中藥志》)。 【來源】為苦木科...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對節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