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樟根皮
(《別錄》)
【異名】光狗棍根皮(《常用中草藥配方》)。
【來源】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大葉釣樟,又名:豫(《山海經》),釣樟(《別錄》),烏樟(陶弘景),枕木(《史記正義》),丁丁黃、小葉甘檀、野樟樹、光狗棍。
落葉灌木,高1~2米。樹皮平滑,有黑斑;小枝無毛。葉互生,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5~12厘米,寬2.5~4厘米,基部闊楔形,先端尖或鈍,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綠色,被毛,葉脈上被褐色毛,羽狀脈,側脈海邊5~8;葉柄長1~2厘米,被褐色毛或近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有花9朵排成腋生傘形花序,花梗被黃褐色毛;花黃色,花被6深裂,裂片橢圓形,無毛;雄花有雄蕊9,花藥2室,瓣裂,全內向。核果球形,黑色,柄長12~17毫米。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溪邊、路旁的灌木叢中。分布江蘇、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
本植物的木材(枕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化學成分】根含無根藤堿、新木姜子堿。
【性味】①《日華子本草》:"溫,無毒。"
②《品匯精要》:"味辛,性溫,無毒。"
【功用主治】治奔豚,腳氣,水腫,疥癬,創傷出血。
①《別錄》:"主金瘡,止血。"
②《四聲本草》:"磨服治霍亂。"
③《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腳氣,水腫,煎服,皮煎湯洗瘡痍,風瘙,疥痹。"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浴。
釣樟根皮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釣樟根皮 (《別錄》) 【異名】光狗棍根皮(《常用中草藥配方》)。 【來源】為樟科植物大葉釣樟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大葉釣樟,又名:豫(《山海經》),釣樟(《別錄》),烏樟(陶弘景...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吊燈籠
吊燈籠 (《廣西中藥志》) 【異名】白背風。 【來源】為海桐科植物兩廣海桐的枝葉。 【植物形態】兩廣海桐 常綠灌木,高...
-
丁公藤
丁公藤 CaulisErycibes (英)ObtuseleafErycibeStem 【別名】 麻辣子。包公藤(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旋花科植物丁公...
-
豆黃
豆黃 (《食療本草》) 【異名】大豆黃(《干金方》)。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皮黑色的種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
-
丁香根
丁香根 (《開寶本草》) 【植物形態】桃金娘科植物丁香,詳"丁香"條。 【性味】《綱目》:"辛,熱,有毒。" 【功用主治】...
-
荊芥根
荊芥根(《綱目》)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根,植物形態詳荊芥條。 【功用主治】治吐血,牙痛,瘰疬。 【選方】①治...
-
半枝蓮
半枝蓮 (《江蘇植藥志》) 【異名】通經草、紫連草、并頭草(《南京民間藥草》),牙刷草(《江蘇植藥志》),小韓信草、水韓...
-
大伸筋
大伸筋 (《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 【植物形態】小花五味子 蔓生或纏繞性藤本。莖長達3米...
-
三七
三七 (《綱目》) 【別名】山漆、金不換(《綱目》),血參(《醫林纂要》),參三七(《本草便讀》),田三七、田漆(《偽藥條辨...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吊燈籠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