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積藥
(《昆明藥植調查報告》)
【異名】食疙瘩(《貴州草藥》)。
【來源】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植物形態詳"水龍膽草"條。
【采集】秋季挖根。
【性味】澀,溫。
【功用主治】健脾利濕,鎮吐理氣。
【選方】①治上吐下瀉:食疙瘩五錢,吳萸子一錢,煨水服。
②治食積飽脹:食疙瘩一鏡。研末,開水吞服,一日二次。
③治痢疾:食疙瘩五錢,麥子三錢(炒焦)。煨水服,一日三次。(性味以下出《貴州草藥》)
疳積藥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疳積藥 (《昆明藥植調查報告》) 【異名】食疙瘩(《貴州草藥》)。 【來源】為唇形料植物腺花香茶菜的根。植物形態詳"水龍膽草"條。 【采集】秋季挖根。 【性味】澀,溫。 【功用主治】健...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甘遂
【中文名】甘遂(《本經》) 【類別】根類 【異名】主田(《本經》),重澤、苦澤、甘澤、陵藁,甘藁、鬼丑(《吳普本草》),...
-
甘草梢
甘草梢 (《珍珠囊》) 【來源】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的末梢部分或細根。植物形態詳"甘草"條。 【性味】《醫學入門》:"性寒...
-
茯神
茯神 (《別錄》) 【異名】伏神(《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即"茯神木")的白色部...
-
甘蔗
甘蔗 (《別錄》) 【異名】薯蔗(《南都賦》),干蔗(《南方草木狀》),接腸草(《重慶堂隨筆》),竿蔗(《隨息居飲食譜》),糖...
-
蔥須
蔥須 (《食療本草》) 【異名】蔥根(《別錄》)。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蔥的須根。植物形態詳"蔥白"條。 【性味】《食療本...
-
齒葉草
齒葉草 (《內蒙古中草藥》) 【異名】療齒草(《內蒙古中草藥》)。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齒葉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齒葉...
-
敗醬
敗醬 (《本經》) 【異名】鹿腸(《本經》),鹿首、馬草、澤敗(《別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本草》),苦菜、...
-
百藥煎
百藥煎 (《本草蒙筌》) 【來源】為五倍子同茶葉等經發酵制成的塊狀物。 【制法】將五倍子搗碎,研末過篩,每斤加入茶葉...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甘遂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