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砂?子、倒行狗子、睡蟲(《本草拾遺》),沙谷牛(《生草藥性備要》),沙牛(《本草求原》),蟻獅(《動物學大辭典》),砂牛蟲(《陸川本草》),金沙牛(《生草藥手冊》),地拱(《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蛟蜻蛉科昆蟲蛟蜻蛉的幼蟲。
【動物形態】蛟蜻蛉,又名:蟻蛉。
體細長,略似蜻蛉。長約4厘米,黑褐色。頭部有大的復眼1對,無單眼;觸角1對,呈棍棒狀,黑色;口器適于咀嚼。前胸能活動,胸背部有翅2對,膜質,翅脈網狀;前翅透明,翅脈黑褐色;四翅均有卵形的白色緣紋。胸足3對。腹部細長。幼蟲形似蜘蛛,體長約18毫米,體上有黑褐色花紋;頭、胸較小,口器咀嚼式,有鉗狀的顎;無翅,胸足5對,腹部較大。全身有較多的毛。
成蟲生活于草叢中,多于黃昏時飛行,有趨光性。幼蟲常居于巖穴下、屋榆下之干燥的砂地上,營盆狀的穴,潛伏于穴底,待小昆蟲墮入穴中,即行捕食。墮入之昆蟲,以蟻為多,故有蟻獅之稱。
【采集】全年均可捕得。捕捉后殺死晾干備用。
【性味】辛咸,溫,有毒。
①《本草拾遺》:"有毒。"
②《陸川本草》:"平,淡。"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咸,有毒。"
【功用主治】治砂淋,瘧疾,疔瘡,瘰疬。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瘰竊,初起消散,破爛拔毒埋口。"
②《本草求原》:"通竅利水。治淋,炒研同白糖湯下。"
③《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退瘡管。"
④《陸川本草》:"治小兒風痰,痙攣,砂淋,敷疔瘡。"
⑤《四川中藥志》:"治瘴塊,瘧母,大便閉結不通,退竹木刺及鐵沙入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入散劑。外用:研末撒或搗爛敷。
【選方】①治瘧疾:地枯牛十一個。兌酒吞服,在發瘧疾前半小時服一次。慢性瘧疾,得服一星期。
②治小兒瘧疾:地枯牛七個。炒香為末,開水吞下。
③治疔毒:地枯牛七個。以六個搗絨敷疔頂,另一個不搗放疔頭上,用布包好。(①方以下出《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④治瘰疬破爛:沙谷牛合硼砂、冰片少許,捶爛敷瘡,用膏藥蓋之。(《生草藥性備要》)
⑤治竹木刺及鐵沙入肉不出:地枯牛配南瓜瓤敷患處。(《四川中藥志》)
地牯牛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地牯牛 (《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異名】砂?子、倒行狗子、睡蟲(《本草拾遺》),沙谷牛(《生草藥性備要》),沙牛(《本草求原》),蟻獅(《動物學大辭典》),砂牛蟲(《陸川本草》),金沙牛...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地膽
地膽 (《本經》) 【異名】妥青(《本經》),杜龍、青虹(《吳普本草》),蛇要,青蟊、青行(《廣雅》)。 【來源】為芫青科昆...
-
刀口藥
刀口藥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別名】白胡子狼毒、大葉一枝箭。 【來源】為菊科植物三花兔耳風的葉。 【植物形態】三...
-
黨參―球花黨參
【中文名】:黨參―球花黨參 【類別】:根類 【英文名】:SubglobularflowerAsiabellRoot 【別名】:蛇頭黨參、臭參、臭藥。 【來...
-
倒吊蠟燭
倒吊蠟燭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神仙蠟燭(《廣州植物志》),墨柱根、章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
刺梨根
刺梨根 (《草木便方》) 【異名】茨藜子根(《天寶本草》),茨藜根(《貴陽民間藥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刺梨的根,植...
-
管南香
管南香 (《云南中草藥選》) 【異名】大百解薯、圓葉山總管、大總管(《廣西中草藥》),蘿卜防己(《云南中草藥選》),青木...
-
黨參―川黨參
【中文名】:黨參―川黨參 【類別】:根類 【英文名】:SzechwanAsiabellRoot 【別名】:天寧黨參、巫山黨參、單枝黨參 【來源...
-
水澤蘭
水澤蘭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扯根菜(《救荒本草》),水滓藍(《天寶本草》),水楊柳(《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地膽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