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生根
(《重慶草藥》)
【異名】烏泡倒觸傘、兩頭草、烏龍毛(《重慶草藥》),過江龍(《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插田泡的根。
【植物形態】插田泡,又名:大麥莓(《摘元方》),插田?(《綱目》),端陽莓、朝鮮懸鉤子。
落葉小灌木,高約3米。莖直立,或彎曲成拱形,赤褐色或紫紅色,常被白粉,具扁平的鉤狀皮刺。單數羽狀復葉互生,有柄;小葉3~7,以5片居多,頂生小葉較大,菱狀卵形,兩側小葉卵形,長3~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不整齊的粗尖銳鋸齒,下面沿葉脈處有柔毛;托葉線形。傘房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毛;萼片5,披針形,先端具尾狀尖,外面有柔毛;花瓣5,粉紅色倒卵形,短于萼片;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花柱近頂生。聚合果小,卵形,熟時紅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長于山坡灌叢中、山路邊或林邊以及溝邊等處。分布河南、陜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在陜西、四川等地作覆盆子使用。《植物名實圖考》所載的覆盆子即為本種。
【采集】全年可采,以9~10月所挖較好。
【性味】酸咸,平。
①《重慶草藥》:"味酸咸,性平,無毒。"
②《陜西中草藥》:"味苦澀,性涼。"
【功用主治】活血,止血。治勞傷吐血,鼻衄,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①《重慶草藥》:"行氣活血,生腎水。治勞傷吐血,月經不調,癢子瘰疬。"
②《陜西中草藥》:"調經活血,止血止痛。治跌打損傷,骨折,不孕癥,月經不調,鼻衄。"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倒生根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倒生根 (《重慶草藥》) 【異名】烏泡倒觸傘、兩頭草、烏龍毛(《重慶草藥》),過江龍(《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插田泡的根。 【植物形態】插田泡,又名:大麥莓(《摘元方》...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稻草
稻草 (《滇南本草》) 【異名】稻穰(《廣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桿(劉禹錫《傳信方》),禾稈(《綱目》)。 【來源...
-
單條草
單條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星宿菜(《救荒本草》),靈疾草(《陜西植藥調查》),小硼砂(《貴州植藥調查》)。 【來...
-
單頭紫菀
單頭紫菀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異名】喉風草、百條根、牛舌草、打風草、野白菊。 【來源】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全...
-
單頭紫菀根
單頭紫菀根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植物形態詳"單頭紫苑"條。 【采集】夏、秋采收。...
-
埃蕾
埃蕾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 【植物形態】百金花 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
-
鱖魚膽
鱖魚膽 (《綱目》) 【來源】為蹯科動物鱖魚的膽,動物形態詳鱖魚條。 【采集】臘月采取,懸掛于通風無日處,陰干用。...
-
刺蒺藜
刺蒺藜 (《本草衍義》) 【異名】茨(《詩經》),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即...
-
補骨脂
【中文名】補骨脂(《雷公炮炙論》) 【類別】果實類補骨脂 【異名】胡韭子(徐表《南州記》),婆固脂、破故紙(《藥性論》...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稻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