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姜
(《廣西中藥志》)
【異名】山姜、良姜(《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莖。
【植物形態】大高良姜,又名:紅豆蔻花(《桂海虞衡志》)。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狀莖粗壯,淡棕紅色。葉幾無柄;葉片狹長橢圓形,長約40厘米,寬約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葉緣厚膜質具纖毛,下面被疏毛或無毛,葉舌不明顯或呈短三角狀卵形。頂生疏松圓錐花序,長約30厘米;總苞片線形,長約18厘米,寬約2厘米,外面被短柔毛;小花梗直立,被短柔毛;小苞片狹長圓形,長7~20毫米;花萼筒狀,長4~8毫米,3裂;花冠筒狀,長約1厘米,裂片3,線狀長圓形,長約2厘米,先端兜狀;唇瓣匙形,長約2.2厘米,內曲;邊緣具缺刻,白色,具淺粉紅色縱條紋;側生退化雄蕊1枚,針狀,花藥的藥隔頂端具尾狀附屬物,花絲纖細扁形,長約1.5厘米;子房下位,3室,花柱細長,柱頭略膨大,先端下陷,具緣毛。肉質蒴果,矩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約9毫米,花萼宿存,熟時紅色。種子1~5枚,芳香。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地溪旁及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臺灣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紅豆蔻)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2~3月采挖根莖,洗凈、曬干。或切片曬干。
【藥材】干燥根莖呈圓柱狀,多分枝,長8~12厘米,徑2~3厘米。表面紅棕色或暗紫色,具縱皺,有波浪形的淡黃色葉痕,形成環節,節間長3~6毫米,根莖下側有須根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皮部占2/3,內皮層明顯,維管束星點可見。木部常與皮部分離,色較深。氣芳香,味辛辣。
產廣西。
【性味】《廣西中草藥》:"味辛;性溫。"
【功用主治】《廣西中藥志》:"溫胃,散寒,止痛。治心胃氣痛,胃寒冷及傷食吐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8~1.5錢;或入丸、散。
大良姜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大良姜 (《廣西中藥志》) 【異名】山姜、良姜(《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根莖。 【植物形態】大高良姜,又名:紅豆蔻花(《桂海虞衡志》)。 多年生草本,高1~2米。...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大麥醋糟
大麥醋糟 (《食療本草》) 【來源】為大麥制醋后剩余之糟粕。 【性味】《綱目》:"酸,微寒,無毒。" 【功用主治】《食療...
-
大金銀花
大金銀花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山金銀花的全草。 【植物形態】山金銀花 藤本。莖中空,外表紅褐色;...
-
大泡通
大泡通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大通塔、柴厚樸(《貴州民間藥物》),野巴戟(《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隔子通(《四川常...
-
大麥苗
大麥苗 (《綱目》)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幼苗。植物形態詳"大麥"條。 【功用主治】①《傷寒類要》:"治諸黃,利小...
-
訶子葉
訶子葉 (《綱目》) 【來源】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的葉片,植物形態詳訶子條。 【化學成分】含莽草酸、去氫莽草酸、奎寧酸...
-
百部―蔓生百部
【中文名】:百部―蔓生百部 【類別】:根類 【英文名】:JapaneseStemonaRoot 【別名】:藥虱藥。 【來源】:為百部科植物蔓...
-
檳榔
檳榔 (李當之《藥錄》) 【異名】仁頻(《上林賦》),賓門(李當之《藥錄》),賓門藥餞(《南方草木狀》),白檳榔(《藥性論》...
-
刺蓋草
刺蓋草 (《四川常用中草藥》) 【異名】大刺蓋。 【來源】為菊科植物羅平薊的根。 【植物形態】羅平薊 多年生草本,高達...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大麥醋糟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