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陽子
(《滇南本草》)
【異名】救軍糧、赤果、純陽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紅子(《分類草藥性》),救兵糧(《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水沙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火棘的果實。
【植物形態】火棘
常綠小灌木,高1~3米。枝通常有棘刺,小枝幼時有銹色細毛。單葉互生,有時簇生;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1.5~6厘米,寬0.8~1.4厘米,先端圓或鈍,或有小突尖,基部漸狹,邊緣具圓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托葉小,早落。復傘房花序;花白色,直徑約1厘米;萼片5~6,長約1毫米,與子房聯合;花瓣與萼片同數互生,倒卵形,長約3毫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短爪狀;雄蕊幼,花絲絲狀,花藥黃色,基部周圍有白色絨毛;心皮5,腹面分離,背面有1/2與萼管相連,柱頭頭狀。梨果幾球形,直徑7毫米,深紅色,先端具宿萼,內有小堅果5枚。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向陽處。分布云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河南、陜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紅子根)、葉(救軍糧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曬干。
【性味】①《滇南本草》:"味甘酸。"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酸澀,無毒。"
【功用主治】健脾消積,活血止血。治痞塊,食積,泄瀉,痢疾,崩漏,產后血瘀。
①《滇南本草》:"治胸中痞塊,食積,消蟲,明目,瀉肝經之火,止婦人崩漏。"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婦人產后百病淹纏,或瘀血成塊、血崩。"
③《四川中藥志》:"治痢疾及白帶。"
④《云南中草藥》:"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瀉。"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赤陽子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赤陽子 (《滇南本草》) 【異名】救軍糧、赤果、純陽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紅子(《分類草藥性》),救兵糧(《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水沙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火...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赤石脂
赤石脂 (《本經》) 【異名】赤符(《吳普本草》),紅高嶺(《增訂偽藥條辨》),赤石土(《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吃油脂(《...
-
草烏
草 烏 RadixAconitikusnezoffii (英) KusnezoffMonkshoodRoot 【別名】 鴨頭、藥羊蒿、雞頭草、百步草。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
-
赤楊
赤楊 (《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異名】木撥樹、木瓜樹、水冬果。 【來源】為樺木科植物赤楊的嫩枝葉及樹皮。 【植...
-
謐桐葉
謐桐葉 (《福建民間草藥》) 【異名】紅蜻蜒葉(《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馬鞭草科植物謐桐,植物形態詳"荷苞花"條。...
-
白背三七
白背三七 (《云南中草藥》) 【異名】大肥牛(《廣州植物志》),土生地、白仔菜藥、散血姜(《廣西藥植圖志》),土田七(《廣...
-
金剛刺
金剛刺 (《陜西中草藥》) 【異名】金剛藤(《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短梗菝葜的根莖。 【植物形態】短梗菝...
-
預知子
預知子(《日華子本草》) 【異名】盍合子、仙沼子(《日華子本草》),壓驚子(《醫林纂要》)。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木通、...
-
草柏枝
草柏枝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玄參種植物草柏枝的根。 【植物形態】草柏枝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0~16厘米。...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赤石脂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