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草
(《本經》)
【異名】菉竹(《詩經》),王芻(《毛詩傳》),黃草(《吳普本草》),蓐、鴟腳莎(《爾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細葉莠竹、毛竹(《廣州植物志》),馬耳草(《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藎草
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厘米,多節,常分枝,基部的節著土后易生根。葉鞘短于節間,生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莖,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厘米,2~10枚,呈指狀排列或簇生于莖頂;有柄小穗退化,僅剩短柄;無柄小穗長4~4.5毫米,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具7~9脈,先端鈍;第2穎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9脈,而兩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藥黃色或紫色,長0.7~1毫米。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ā⒐?~10月。
生長山坡草地和陰濕處。全國各地都有分布。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學成分】葉和莖含烏頭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藎草素。
【性味】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無毒。"
【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殺蟲。
①《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②《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③《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宜忌】《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選方】①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②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藎草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藎草 (《本經》) 【異名】菉竹(《詩經》),王芻(《毛詩傳》),黃草(《吳普本草》),蓐、鴟腳莎(《爾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細葉莠竹、毛竹(《廣州植物志》),馬耳草(《吉林中草...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驚風草
驚風草 (《云南中草藥》) 【異名】亮星草、亮葉子草、巖蓮(《云南中草藥》),披麻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
-
金刷把
金刷把 (《陜西中草藥》) 【來源】為石蕊科植物松石蕊的全體。 【植物形態】松石蕊 寄生地衣植物。全體呈珊瑚狀,多回分...
-
粳米泔
粳米泔 (《本草從新》) 【異名】漸二泔(《證治要訣》),米沈(《綱目》)。 【來源】為淘洗粳米時第二次濾出之米泔水。 【...
-
金絲草
金絲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貓毛草(《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肥馬草、槍草(《種子植物名稱》)。 【來...
-
光板貓葉草
光板貓葉草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大葉火焰草的葉及全草。 【植物形態】大葉火焰草,又名:荷蓮...
-
桂枝
桂枝 (《唐本草》) 【異名】柳桂(《本草別說》)。 【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植物形態詳肉桂條。 【采集】8~7月間...
-
龜膽汁
龜膽汁 (《綱目》) 【來源】為龜科動物烏龜的膽汁,動物形態詳龜版條。 【性味】《綱目》: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
-
鬼箭錦雞兒
鬼箭錦雞兒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異名】著母香(藏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鬼箭錦雞兒的皮、莖、葉。 【植物形態...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驚風草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