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紅孩兒、紅血兒(《陜西中草藥》),雞心七、蕎麥七(陜西《中草藥研究資料》),蜈蚣七、倒生蓮(《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根莖。
【植物形態】中華抱莖蓼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莖圓柱狀,肥厚,外面紫褐色,斷面淡紫紅色。莖直立或傾斜,上部常分枝。葉互生,具柄,心狀卵形,長6~13厘米,寬3~7厘米;托葉鞘膜質,管狀,褐色,易破裂。穗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紅色。瘦果橢圓形,黑褐色。
生于陰濕山溝、水邊沙地、林下或草叢。分布陜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秋季采挖,洗凈,去粗皮,鮮用或曬干。
【藥理作用】用10%浸出液有廣譜體外抗病毒的作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組織培養,對腺病毒3型、腸病毒(脊髓灰白質炎Ⅱ型、柯薩奇A9型和B5型、愛可9型),單純庖疹病毒等都有抑制作用;用金黃色地鼠腎單層細胞培養,對乙型腦炎(京衛研1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性味】澀微苦,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活血舒筋,行氣止痛,抗菌消炎,止血生肌,收斂止瀉。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勞傷,菌痢,胃腸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泡酒、研末,外用:研末撒患處。
【宜忌】反雞冠花、鉤藤。(性味以下出《陜西中草藥》)
【臨床應用】用蜈蚣七研粉壓片,日服6~8克(生藥),對急性菌痢、肺炎、葡萄球菌性敗血癥等36例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服藥3~7天,結果痊愈24例,好轉9例,無效3例。其中對急性菌痢有較好的療效。副作用:部分病人服藥后有上腹不適、輕度腹脹、惡心和嘔吐,個別有失眠或嗜睡等副作用,停藥后即可消失。據介紹,本品不可與雞冠花及鉤藤同用。
雞血七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氣:
【導讀】:雞血七 (《陜西中草藥》) 【異名】紅孩兒、紅血兒(《陜西中草藥》),雞心七、蕎麥七(陜西《中草藥研究資料》),蜈蚣七、倒生蓮(《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來源】為蓼科植物中華抱莖蓼的...
文章標簽:
相關推薦
-
雞冠子
雞冠子 (《本草抬遺》) 【來源】為莧科植物雞冠花的種子。植物形態詳"雞冠花"條。 【采集】9~10月果實成熟時采收。割取...
-
雞冠苗
雞冠苗 (《綱目》) 【來源】為莧科植物雞冠花的莖葉。植物形態詳"雞冠花"條。 【性味】《綱目》:"甘,涼,無毒。" 【功...
-
雞腳刺
雞腳刺 (《貴陽民間藥草》) 【異名】刺黃芩、刺小檗、三顆針、壓妹刺(《貴州民間方藥集》),刺黃連(《貴陽民間藥草》)。...
-
九孔鮑(石決明)
【中藥名稱】...
-
黑大豆葉
黑大豆葉 (《綱目》) 【來源】為豆科植物大豆的葉。植物形態詳黑大豆條。 【化學成分】大豆葉含葉酸2.10微克/克,亞葉酸...
-
覆盆子葉
覆盆子葉 (《本草拾遺》) 【異名】西國草(《海上集驗方》)。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掌葉覆盆子、插田泡等的莖葉。植物形...
-
鬼箭錦雞兒
鬼箭錦雞兒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異名】著母香(藏名)。 【來源】為豆科植物鬼箭錦雞兒的皮、莖、葉。 【植物形態...
-
白沙蟲藥
白沙蟲藥 (《貴州草藥》) 【異名】痢藥。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香茶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黃花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
版權聲明:
1、本文系會員投稿或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觀點和立場;
2、本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3、若侵犯您的版權或隱私,請聯系本站管理員刪除。
上一篇:雞冠子
下一篇: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