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靈芝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異名】癬草(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白鶴靈芝的枝、葉。
【植物形態(tài)】白鵝靈芝
灌木,有時近攀援狀,高1~2米。莖圓柱形,被毛,節(jié)稍膨大。葉對生,橢圓形,長3~7厘米,寬2~3厘米,先端稍鈍,全緣,下面葉脈明顯,兩面有毛;有短柄。花單生或2~3朵排成小聚傘花序,無柄;苞片和小苞片常短于花萼;萼5深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白色,花冠管延長,2唇形,上唇狹披針形,全緣或短2裂,最后外彎,下唇短,3裂;發(fā)育雄蕊2,花藥2室,藥室上下疊置,鈍頭;退化雄蕊缺;花盤杯狀,子房下位,3室。蒴果長橢圓形。種子4顆或少數(shù),有種鉤。
栽培或野生。分布廣東、廣西。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嗣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鞣質(zhì)。
【性味】甘淡,平。
【功用主治】潤肺降火。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品1兩)。外用:搗涂。
【選方】①治早期肺結(jié)核:鮮白鶴靈芝枝葉一兩,加冰糖水煎服。
②治各種體癬、濕疹:鮮白鶴靈芝葉適量,加煤油或75%酒精,共搗爛,涂患處。(性味以下出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