桄榔子
(《開寶本草》)
【來源】為棕櫚科植物桄榔的果實。
【植物形態】桄榔(《廣志》),又名:姑榔木(《臨海異物志》),面木(《洛陽伽藍記》),董棕(《卮言》),鐵木(《綱目》),糖樹(《兩般秋雨庵隨筆》),山椰子、南椰、砂糖椰子。
喬木,高可達12米。樹干有疏離的環紋。羽狀復葉,長6~8.5米,葉柄基部有黑色纖維狀的鞘,具極多數小葉,每側可達100枚以上,線形,長達1~1.5米,先端分裂,基部有2耳。肉穗花序腋生,花梗粗壯下彎,分枝極多,長達1米左右,花單性,雌雄同株,但生于不同的肉穗花序上;雄花成對,長1.2厘米,萼片圓形,雄蕊多數,花絲短,花藥頂端有短突起;雌花花瓣三角形,萼片擴大,退化雄蕊多數或缺如。果實球形或扁球形,有種子2~3枚。花期4月。果期11月。
生長于溫濕地區的石灰巖山林中。也有栽培者。分布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本植物莖干髓部的淀粉(桄榔面)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冬季果熱時采取。
【藥材】干燥果實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徑約2.5~5厘米;果皮灰黃色,堅硬,頂端具三角形的花萼。剖開果實,可見種子2~3枚,呈半球形,外包具有細毛的膜;種仁土棕色,在種臍處發出幾條白色的裂紋。
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①《開寶本草》:味苦,乎,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苦,氣溫,無毒。
【功用主治】①《開寶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匯言》:破宿食、積血。磨汁治婦人產后兒枕血瘕諸疼,及心胃寒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