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紅豆
(《海藥本草》)
【來源】為豆科植物海紅豆的種子。
【植物形態(tài)】海紅豆,又名:孔雀豆、紅豆、相思樹、相思格、雙棲樹、紅木、西施格樹。
落葉喬木,高約8米,幼嫩部被小柔毛。2回羽狀復(fù)葉,有羽片4~12對(海南產(chǎn)的3~4對),小葉8~14枚,矩圓形或卵形,長2.5~3.5厘米,寬約1.5~2.5厘米,先端極鈍,兩面均被柔毛。圓錐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花小,白色或淡黃色,同生于一花束上,具短柄;萼鐘形,5齒裂,長約5毫米,與花柄同被金黃色柔毛;花瓣5,披針形;雄蕊10,分離,花藥卵形;子房無柄。莢果帶狀,長10~20厘米,當(dāng)開裂時彎曲而旋卷,禿凈;種子鮮紅色,光亮,闊卵形,長約5.5~8毫米,珠柄著生于其一端。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林中或無蔭的山溪溝邊和山坡,亦栽于庭園。分布廣東、廣西、云南以至喜馬拉雅山東部。
【采集】采收成熟的果實(shí),剝?nèi)》N子,曬干。
【化學(xué)成分】種子中含豆甾醇及其葡萄糖甙、衛(wèi)矛醇和多糖。種子油中含油酸、亞油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和少量廿四酸等。
【藥理作用】海紅豆與相思子不同,不含甙(含皂甙)、生物堿及相思子毒蛋白。曾有人報(bào)告其中含毒扁豆堿樣成分,但非洲人有用作調(diào)味品者。根有催吐、瀉下作用;葉則有收斂作用,可用于止瀉。
【性味】《海藥本草》:微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海藥本草》:主人黑皮鼾蹭,花癬,頭面游風(fēng),宜入面藥及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