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樹根皮
(《四川中藥志》)
【異名】白楊皮(《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山楊的根皮。植物形態詳白楊樹皮條。
【采集】春季采挖。
【性味】苦,平。
①《分類草藥性》:性澀,微苦。
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微溫,味苦,無毒。
【功用主治】治肺熱咳嗽,淋濁,蛔蟲腹痛,白帶,妊娠下痢。
①《草木便方》:化痰止咳,治喘滿,祛風散郁,除肺熱,清利腸胃。
②《分類草藥性》:治男子白濁,淋病,虛咳,白帶。
③《四川中藥志》:祛蛔蟲,止腹痛;治妊娠下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S。-8椒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肺熱咳嗽:白楊皮,地麥冬、肺經草、白茅根、枇杷葉。水煎服。
②治白濁淋癥:白楊皮二兩,泡醪糟汁服。
③治蛔蟲病:白楊皮、蛆兒草根、五谷子根、露水草根、川楝皮。水煎服。
④治牙痛:白楊皮、三月?根,薅秧?根、香櫞根、狗地芽根。水煎,取水燉五花內服(不放鹽)。
⑤治口瘡:白楊皮熬水洗。(選方出《四川中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