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市人民醫院前身是縣衛生院。民國28年(1939)底,省衛生實驗處派唐澤民到邛崍籌辦縣衛生院,嗣后正式掛牌行業。當時編制人數為11-16人,大小房屋25間,面積448平方米,設病房10張,據1944年統計,全院醫療器械計38種,價值3619.50元(法幣),1949年增至135種。僅能診治瘧疾、頭癬、肺炎、肺結核、梅毒、麻疹、菌痢、淋病、回歸熱、白喉、天花,遠不能滿足人們群眾的需要。
1949年邛崍解放,由人民政府接管縣衛生院,1956年正式命名為"邛崍縣人民醫院",至50年代末,醫療開設了內、外、婦臨床科室。60年代末增設了兒科和五官科,70年代醫院的業務技術有一定發展,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醫院的規模、人員、設備、業務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飛速發展。1995年邛崍撤縣設市,醫院又更名為"邛崍市人民醫院"。
1951年由政府公產科在東街劃8畝(約5330平方米)地為縣衛生院所有,醫院遷入東街地址,1976年,縣政府劃拔小南門烈士陵園左側12407平方米修建醫院住院部,1980年醫院遷入新址。1985新門診大樓落成投入使用,以后又修建內科大樓,傳染病房和急診大樓等。現全院占地面積36018平方米,是1939年的80倍,是1951年的6倍,1976年的3倍;建筑面積現為39880平方米,是1939年的89倍,是1978年的8倍。現有床位301張,是1939年的30倍,是1978年的2.5倍。1950年有醫務人員22人,52年始有"中專"畢業生,60年代初始有醫科"大學"畢業生,1982年始有主治(管)醫(藥、護、技)醫生師,1988年始有副主任醫(藥、護、技)師,現全院有人員402人,中、**技術人員110余人。邛崍市人民醫院所獲榮譽邛崍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