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始建于1956年,是西北地區**的綜合性三甲醫院,現有床位2000余張,專家教授300余人。全院有48個專業學科,其中,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9個,2004年被國家教育部批準為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05年被批準為臨床一級學科碩士點授予單位。受教育部委托,每年承擔60余名外國留學生的教學任務,是國內少數能培養外國本科和研究生留學生的教學單位之一。
醫院有5個衛生部臨床學科建設重點項目,3個省級重點學科(心內科、泌尿外科、婦產科),5個省級優勢學科(影像醫學、普外科、傳染科、腫瘤科、神經外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內科實驗室),心血管疾病、腎臟移植等8個專業為陜西省醫院質量控制中心。2005年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部、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2項,獲科研經費1600余萬元,獲部省級科技成果獎13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0余篇;近年來主編出版專著及統編教材25部,承辦4種學術期刊,有近20名專家在省級醫學會擔任學會的主委。
醫院擁有磁共振、伽瑪刀、數字減影、CT、雙光子直線加速器、體部X刀、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心臟監護系統等現代化大型診療設備。各種內鏡、腔鏡診療技術,各種介入治療方法,血液凈化治療方式(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漿置換、人工技術),腎移植(已開展2300余例)、肝移植(已開展130例)、骨髓移植、小腸移植、心臟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技術,微創外科技術等的廣泛開展,使醫院對疾病的診治,特別是急、重、危、疑難病癥的診治形成了突出的優勢,綜合實力處于全國先進水平,部分技術達國內或西北地區**水平。
醫院堅持“誠信、質量、科技、和諧”的戰略方針,積極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健全計劃管理機制和問責制,實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兩年來,先后組建中心ICU、手術部、呼吸機管理中心、臨床服務中心、老教授診療中心、干部健康中心、康復中心、亞健康中心、臨床研究中心、先心周圍血管病中心、微創中心等。學科的整合重組,優勢互補,形成了“集團軍”作戰的格局。
為方便患者就醫,醫院改進服務,實行了無午休門診制度,老教授門診實行無假日門診、夜間門診;門診檢查集中采血,臨床服務中心免費為患者送標本、取報告,護送重病患者;檢驗報告單發放時間縮短為2小時,CT、磁共振等報告單由次日發放提前到當日發放;院內開動了愛心服務車;醫療收費堅持公示制、查詢制、費用清單制,多處設立了電子觸摸屏和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公示牌等。同時,還建立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機制,扶持基層醫院醫療技術的進步。
醫院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衛生部聯合評定的全國“百佳醫院”;是衛生部、省衛生廳授予的“救災防病先進集體”;陜西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陜西省衛生系統“創佳評差”**單位、“文明窗口單位示范點”;2004年護理工作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并順利通過復審;腎移植科、肝膽外科被團中央、衛生部授予**性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2007年,新建的22層醫療綜合大樓投入使用,一附院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局面。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所獲榮譽醫院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衛生部聯合評定的全國“百佳醫院”;是衛生部、省衛生廳授予的“救災防病先進集體”;陜西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陜西省衛生系統“創佳評差”**單位、“文明窗口單位示范點”;2004年護理工作通過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并順利通過復審;腎移植科、肝膽外科被團中央、衛生部授予**性全國“青年文明號”單位。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