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文名:
- 就診科室:產科
- 傳染性:無
- 多發群體:
- 常見病因:
- 常見癥狀:皮膚瘙癢、黃疸、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分娩后瘙癢迅速消退
- 人氣指數: 人
- 更新日期:2023.12.06 13:09
- 疾病介紹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種在妊娠期出現瘙癢及黃疸為特點的重要的妊娠期并發癥,現在在國內已普遍引起重視。ICP的早產率及圍生兒死亡率高,其發病原因雖未完全闡明,但已知與雌激素有密切關系。ICP是一個謎一般的疾病,對ICP的認識和命名經歷一個較長的歷程:早在1883年Ahlfeld首次報道一種在妊娠晚期出現并在以后妊娠中有復發傾向黃疸的妊娠并發癥,直至1954年Svanborg及1955年Thorling對該病從組織病理學、生物化學及癥狀學作了研究,并有比較詳細的闡述后,不少學者又對ICP的流行病學及診斷學作了深入的探討,認識到本病是以肝內膽汁淤積為特點的疾病,1976年Reid明確提出ICP雖對母體無嚴重危害,但對圍生兒卻有發生宮內窘迫使圍生兒死亡的不良影響,對ICP的研究開拓了一個新領域,由此,根據各個階段對它的認識,曾經有過不同的命名:開始時由于同一患者每次妊娠晚期發生黃疸而發現本病,故稱之為妊娠期復發性黃疸(recurrent jaundice of pregnancy),后來又因其發生于妊娠期,表現為良性過程,故稱之為特發性妊娠期黃疸(idiopathic jaundice of pregnancy),20世紀60年代以后,根據ICP的病理特征而改稱為產科膽汁淤積癥(obstetric cholestasis),1960年Hammerli首次用ICP的命名,70年代以后,絕大多數學者在文獻中普遍采用ICP為病名以與其他膽汁淤積癥相區別。
疾病標簽: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癥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