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指18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期反復出現的持久的違反與年齡相適應的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侵犯他人或公眾利益的一類行為障礙。這些異常的行為在國外國內通常稱為所謂的反社會行為,主要表現為兒童期的說謊、逃學、打架、破壞行為、攻擊他人、偷竊、欺詐等品行問題。品行障礙具有以下特征:①反復持續出現;②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超過兒童所允許的變化范圍;③適應社會環境困難;④并非由于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⑤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可分為反社會性品行障礙和對立違抗性障礙兩個亞型。

- 外文名:
- 就診科室:兒科
- 傳染性:無
- 多發群體:
- 常見病因:
- 常見癥狀:兒童少年期、反社會性行為、攻擊性行為、對立違抗性行為、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癥狀持續至少已6月
- 人氣指數: 人
- 更新日期:2023.12.05 14:23
- 疾病介紹
疾病標簽:
-
品行障礙,品行障礙癥狀,品行障礙治療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