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支睪吸蟲(clonorchiasis sinensis of bile duct)俗稱肝吸蟲,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爾各答1例華僑的膽管內發現,1908年在國內證實。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縣西漢古尸和戰國墓古尸體內發現華支睪吸蟲蟲卵,證明本病在我國流行至少2300多年。華支睪吸蟲病幾乎遍及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亞洲國家。目前我國有26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有本病發生或流行,因不良飲食習慣,我國廣東省感染人數最多,約超過500萬,占全國總感染人數的一半。成蟲寄生于膽道系統內,引起膽道華支睪吸蟲病(chonorchiasis of bile duct),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引起膽囊炎、膽管炎、膽道結石、膽道腫瘤以及營養不良及生長發育障礙。

- 外文名:
- 就診科室:肝膽外科
- 傳染性:有
- 多發群體:
- 常見病因:
- 常見癥狀:反復感染、食欲異常、食欲不振、營養不良、阻塞性黃疸、膽絞痛、記憶力下降、失眠、精神萎靡、胃部隱痛、胃脘飽脹、疲勞
- 人氣指數: 人
- 更新日期:2023.11.28 17:08
- 疾病介紹
疾病標簽:
-
膽道華支睪吸蟲病,膽道華支睪吸蟲病癥狀,膽道華
版權聲明:
1、本站內容僅做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2、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版權歸原網站所有。
3、本站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